全国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超80%,295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生态环境部:广州治水如绣花

海珠湿地公园。 南都拍客 雷秀碧 摄
南都讯 昨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2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发布会上介绍,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
A
全面淘汰20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推动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履约完成率99.5%(按履约量计),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收官。
“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刘友宾说道。
2021年是中国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20周年。20年来,中国加速淘汰和削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取得积极进展。
刘友宾指出,在强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淘汰和削减方面,中国已经淘汰六溴环十二烷等20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清理处置了历史遗留的上百个点位10万余吨POPs废物,提前7年完成含多氯联苯电力设备下线和处置的履约目标。全国主要行业二噁英排放强度大幅下降。
同时,中国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也得到推动。比如,通过强化POPs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助力钢铁、化工、造纸、建材等十余个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在履约行动期间,中国每年减少数十万吨POPs的生产和环境排放,环境和生物样品中有机氯类POPs含量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
B
冬奥期间对京冀周边重污染企业、车辆临时管控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期正值中国北方地区冬春交汇季节,环境气象条件极为不利。为营造良好的办赛环境,北京、河北等周边省市以人大决定或立法等形式,授权当地政府在冬奥会筹备和举办期间可依法依规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对污染重、排放量大、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的企业和车辆进行临时性管控。
刘友宾指出,当预测到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各地将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预警等级,在绩效分级的基础上,对不同排放源采取差异化的应急减排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各项减排措施要做到精准、科学,做好信息公开,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尤其对涉及民生、能源供应、居民取暖、疫情防控等运行给予充分保障。
刘友宾介绍,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冬奥会赛区及周边区域环境治理工作,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加快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连续5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以北京市为例。从2013年到2021年,北京市PM2.5浓度从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从58天下降到8天,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C
全国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84.9%
“2021年,全国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84.9%,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比例为1.2%。长江流域水质优良国控断面比例为97.1%,干流水质连续两年全线达到II类。黄河干流全线达到III类水质,90%以上的断面达到II类以上水质。长江经济带1064家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张波在发布会上介绍道。
张波在发布会上提及,黑臭水体治理三年来,直接投入超过了1.5万亿元,90%以上的黑臭水体问题得到解决,但是这项工作进展不平衡,有一些地方的黑臭水体治理“治标不治本”,一场雨之后就现了原形。
张波指出,解决各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能力不足的问题,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广州把一个城市划分成几万个排水单元,一个小区、一幢楼是一个单元,一个商户门前的雨水篦子也可以划分成一个排水单元,如果雨水篦子里不是雨水,而是污水垃圾,发现之后要承担相应责任。广州为几万个排水单元,分别设置了达标的工作规范。“一个一个地抓达标,像绣花一样把城市管理的水平提上来。”张波说。
他建议各地一定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健全相关收费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可持续地做好污水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工作。今后,生态环境部还要加强监督,深入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通过黑臭水体治理,倒逼各地加快补齐城市污水设施建设的短板。
D
13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签订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在回答媒体提问时介绍,目前生态环境部已指导协调了18个相关省份,签订了13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其中半数流域已经完成至少一轮补偿协议。补偿机制实施后,跨界断面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流域上下游协同能力明显提高。
张波解释,严格意义上的流域生态补偿比较复杂,需要做好上下游生态产品的价值核算。对于生态补偿的标准,各地、各个流域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补偿标准要因地而异。“即使是同一个补偿,究竟什么标准,有时上下游的争议还很大,因此不大可能全国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解这个复杂的问题。”他说。
张波介绍,现在的做法是从流域上下游比较容易接受的一些点,先作为补偿标准,比如,上下游交接断面的水环境质量目标是否达到标准,这是比较简单的办法。还有上下游水源地的保护方面开展一些补偿。先易后难,逐步完善,推动横向生态补偿顺利开展。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综合中国经济网、经济观察报、中国证券网、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