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让广州更有竞争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1-28 02:30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令人耳目一新。“全龄友好型城市”是一个极具胆识的城市建设概念,其着眼点在“全龄友好”,相较于以往的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老人友好型城市等,全龄友好型城市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会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处境,关心城市对弱势群体是否足够友好,这体现在儿童、老人出行、休闲等方面。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本能够实现对儿童、老人友好,便有了实现全龄友好的基础和条件。

  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并不是说放弃对儿童和老人的特别关注,而是在对儿童和老人的友好达到一定程度后,将眼光面向所有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有针对性地关注不同人群的现实需求,以做到对全年龄段群体的关注,这里面既包括儿童、老人,也包括在城市奋斗的青年人,为生活打拼的中年人。在2020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广州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导则》的编制工作、2021年广州市老龄委印发《广州市关于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实施方案》后,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龄友好型城市,其核心以一言蔽之,城市要对所有人更友好,广州将对所有人更友好。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置于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一节。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构建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教育新体系,织牢更高标准更可持续保障网,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更高水平健康广州。

  报告为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描绘了图纸,填充了内涵。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共同富裕是方向,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健康是重点。

  几项重点任务是全龄友好城市的公共服务地基,恰好可以在具有现实关照性的同时契合广州城市发展规划。以就业为例,根据报告,就业既需要更高质量,也需要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对应了报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等城市发展战略,现代人才是广州保持发展活力与发展动力的基础,“更高质量就业”打通了产业与就业的通道,能够通过就业促进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反过来又会吸纳更多就业。“更加充分就业”对应了一般工作岗位供给要继续“挖潜”,随城市发展新增更多就业岗位、开拓新兴就业机会。一个“更高”一个“更加”体现了对劳动人口的友好。

  当然,不能忽视报告中很重要的8个字: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城市是否对全龄友好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优化公共服务要尽力而为,是指在城市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在就业、教育等方面下功夫,诸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更多学位。正如发展需要高质量,公共服务也需要高质量,就像就业不能为了提升就业率而盲目招人,不能为了增加学位而损害其他学生利益,优化公共服务不是一眨眼的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从而达到全龄友好城市的目标。

  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既是做大蛋糕的过程,也是分好蛋糕的过程,市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描下蓝图,广州将在努力实现“四个出新出彩”中砥砺前行,把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