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生跳绳跳上全国“村晚”
“云上看村晚”展现从化村民的崭新风貌



希贤小学跳绳娃在“村晚”上表演。
近日,国家文旅部公共服务司发出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有关工作的通知》,80个地区成为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其中广州从化区(莲麻生态小镇、艾米稻香小镇、格糖南药小镇、西塘童话小镇)上榜。从化云上“村晚”系列展演已于1月25日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媒体平台播出,“云上看村晚”,看到从化村民的崭新风貌。
从化四个特色小镇联动表演“村晚”
1月20日,“5G直达最美小镇”——广州从化云上“村晚”系列展演活动在广州从化四镇同步举行,该场活动作为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点展示活动之一,以“欢乐过大年 喜迎冬奥会——我们的美好生活”为主题,以5G联动的方式在广州市从化区4个特色小镇同步举行,展示了传统文化、非遗民俗、现代艺术、体育项目等不同特色的节目,彰显广州乡村传统与现代融合、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勃勃生机,特色鲜明、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小镇生动呈现了广州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惊艳蜕变”、乡村振兴结出的“丰硕成果”。活动视频于1月25日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媒体平台播出,为全国人民精彩呈现,“云上看村晚”,看到从化村民的崭新风貌。
从化村晚主打“文体旅融合”。从化区文化馆副馆长余钿钿介绍,“从化区当前有19家特色小镇,遴选出4座特色小镇作为村晚会场,表演的节目基本都为从化村民的创作作品”。
记者于从化区人民政府官网中了解到,从化文化馆“探索全民艺术普及新路径,打造数字资源宣传推广新模式”入选2021广东文化馆联盟优秀案例;而且“2021年,文化馆文艺创作人员注重本土文化特色,坚持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在鲜活的实践中挖掘素材,创作反映群众精神风貌,表达群众心声的文艺作品”多次获得广东省、广州市的奖项。
四座小镇主题各不相同
广州市文化馆馆长牟辽川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自从报名参与全国“村晚”展示活动后就调研广州的乡村现状,最后确定了从化区艾米稻香小镇、莲麻小镇、格塘南药小镇、西塘童话小镇,这四个特色小镇分别设置了演出会场,四个小镇各有特色,根据每座小镇的特色安排了不同主题的文化节目。
主会场所在的艾米稻香小镇,以“生态种植+数字农业”为特色,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建成了全国领先、全省首个数字农田试验基地,打造了千亩生态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依托5G、AI、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对农田实时监控与精准管理,实现水稻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发展。
分会场莲麻小镇,坐落在广州版图的最北点,拥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文化、红色历史文化和莲麻饮食文化等优势资源。在数年前,这里还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但如今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实现了由偏远落后村到全国文明村的惊艳蝶变。
分会场西塘童话小镇,坚持盘活乡村“沉睡”资源,以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童话创意为特色,深入挖掘继承、弘扬发展稻田文化、编织艺术、传统饮食、稻草文化等优秀乡土文化,将“广州西塘稻草节”打造成了有口皆碑的乡村振兴农耕文化展示典范,一个“农·研·文·旅”相融合的特色小镇正日益呈现。
分会场格塘南药小镇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融合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中医药生态养生、中医药科普教育于一体,建设有“岭南中草药文化博览园”“广东马骝山南药森林公园”“岭南民俗民宿文化村”等。
“5G+4K”超高清赋能从化村晚
今年村晚尤为亮眼的是:科技元素的赋能。广州从化云上“村晚”系列展演活动,是当地首次采用5G联动、四地同步的方式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是一次科技助力乡村文旅、文化彰显科技魅力的有益尝试。活动得到了广州联通的支持,充分发挥“5G+4K”超高清的科技创新优势,全程采用5G+超高清视频采集和回传技术,实现4个会场的实时高清视频互动,再辅之以无人机航拍等,给观众们带来非常精彩的视觉体验,让更多人能通过云上感受到“村晚”盛况。此外,广州联通还将在4个小镇开启5G慢直播,“村晚”落幕,大家依然可通过广州群文网、沃视频等欣赏4个特色小镇的乡村美景直播。
亮点
希贤小学跳绳娃跳到国际舞台,在全国“村晚”上表演
在从化村晚主会场艾米稻香小镇的录制现场,希贤小学跳绳队的学生黎可宜、李晓媛和邓锦盛等在上台前,利用碎片时间温习功课,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她们还大方地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她们自1月13日放寒假后便开始了这次村晚的排练。
希贤小学跳绳队在今年村晚上表演的节目是花绳表演《“绳彩”希贤》;“速度跳绳、单摇、双摇、交叉跳”,乡村少年们变换着整齐的队形,随着激昂的音乐声跳跃与落地,个人速度炫技与集体同步齐跳交叉呈现,孩子们在飞动的绳子中跳跃自如、神采飞扬,令人目不暇接。
希贤小学花绳表演队老师邓文辉介绍,因学校开展了“一校一品”项目,2012年希贤小学成立了跳绳社团,随后学校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创编,把跳绳项目纳入体育课程;进行跳绳大课间体育活动;老师们也成立跳绳社团,不断学习和研究这个运动。
据悉,希贤小学的学生曾多次代表从化区参加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比赛,共取得了金牌190枚、银牌71枚、铜牌69枚;也取得了多座集体项目的奖杯。在2019年第九届WJR(World Jump Rope)跳绳世界杯赛上,共有18支队伍代表中国跳绳国家队出征挪威,其中希贤小学的8名学生代表所向披靡,最终取得金牌33枚、银牌8枚、铜牌17枚,并获得初级组(11-12岁)混合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零舞蹈基础村民跳起非遗水族舞《鱼游春水》
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龙桥村的村民盛装出演了非遗项目水族舞——《鱼游春水》。他们平均年龄40多岁,年龄最大的已有60多岁。
水族舞发源于从化区温泉镇龙桥村草塘社,因当地多处辟有水塘,农民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便自发组织队伍表演以鱼虾蟹蚌为主体的舞蹈,随后演变为村中、乃至从化特有的传统民俗活动。
200多年历史的从化水族舞之变化也反映了当下从化村民的幸福生活之变化,从单调的舞鲤鱼,到加入了虾蟹追逐,鳌鱼畅游;从伴着夜晚,在鱼肚里点着蜡烛在乡间田埂起舞,到家家通电能用灯泡来代替,再到白天也能踏歌而行。
据水族舞的指导老师透露,“零舞蹈基础的村民,当时学起这段非遗舞蹈很辛苦,刚开始时一个动作要学一个晚上。”尽管学专业的舞步很难,但村民们练习和演绎起水族舞毫不懈怠,因每一次舞动,都在向更多人表达从化草塘社的文化、家乡特有的风情,传递乡里乡亲的平实惬意、家家户户的团结幸福。
母女同跳广场舞《古风雅韵》,母子同奏古筝《开元盛世》
从化太平镇水南村雅之韵舞蹈队多次“出征”文艺表演,是每天大姐大妈们每天锻炼身体的最佳状态。从化村晚上,该表演团队将响扇与舞蹈结合,富有创意的响扇广场舞《古风雅韵》刚柔并济,领舞黄小媚告诉南都记者:“我们这次出演的队员平均年龄60岁,从18-69岁,前几天有一位大年纪的舞友扭伤脚了,临时让我女儿(18岁)补上了这个位置,拉低了一下平均年龄。”
从化古筝历年来在广东的文化舞台上也大放异彩,这次从化村晚中,从化人廖素清老师带领了40人的团队表演了《开元盛世》,表演者均为古筝6级以上。廖素清于2021年元旦指导学生古筝二重奏《将军令》和古筝独奏《雪山春晓》获得德艺双馨广东省赛金奖,她还多次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评为优秀古筝指导老师。这支古筝强队中,廖老师的儿子郑敬军(古筝10级)也同台表演。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通讯员 陈浩
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