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一位农村体育老师的冬奥“上冰”记

自建冰场组建团队推广轮滑和滑冰运动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斌 02-07 00:50

  徐海东带领孩子们在进行训练。

  每年11月末12月初,50岁的承德高新区上板城小学体育老师徐海东都会耐心地等待着气温大幅下降的那几天,他管这段宝贵的时间叫“浇冰期”。在浇冰期,承德夜里的气温骤降至零下十七八摄氏度,白天的气温只有0摄氏度左右。气温骤降,户外的水面开始结冰。“这是‘抢冰’最好的时候”,徐海东说。

  夜工程

  2016年冬天,徐海东自费40万元租下一块1500平米土地的20年使用权,又在附近打了口井,盖了一间简易的平房,在场地四周立了围挡。他想自己动手建一片滑冰场给学生训练,整个工程一共花了他多年攒下来的50万元积蓄。

  11月份,徐海东先开始平整土地。整平坑坑洼洼的土地后,还要尽量压实。他从井里抽出水,先放水把土地彻底阴湿,温度开始下降,土地被冻住后,浇冰的工程才启动。

  就像“浇冰”这个词所描述的,这是一件细活儿,只能一层层浇。徐海东这样形容——“就像冰糖葫芦,一遍遍地放进锅里,沾一下,拿出来晾一会儿,再沾一层。”冰也是这样一遍遍浇出来的。

  白天在小学教书上班,夜里是他的施工时间。这段时间徐海东需要熬夜,夜里温度低,浇出去的水在一两个小时之间就会结冰,他浇完一圈,休息一会就又开始第二轮。一个晚上连续浇上几轮,冰面把土地彻底覆盖,第二天太阳持续的照射也不会化开,这片冰就算成功了。

  像这样熬夜连续浇冰至少5-7个晚上,浇出的冰面厚度达到五六厘米,浇冰的工程才算初步完工。

  新赛道

  2015年,工作了20年之后,徐海东决定开启一条教育事业的新赛道。

  这一年的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国际奥协主席、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时表示,“中国举办冬奥会将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这将是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巨大贡献。”

  徐海东看到,晚上放学后以及周末,乡镇的小广场上,不少孩子穿上轮滑鞋自己在玩。“孩子们既然有兴趣,不如我来带他们练。”徐海东心里萌生了一种体育老师特有的冲动,“国家重视发展冰雪运动,也许是我发挥的时候了。”

  对于徐海东来说,这是一次白手起家。他学的是田径专业,在滑冰领域是个“外行”,他先是跟着网上的视频自学,也找教练教,还请假自费到石家庄、吉林去参加培训。

  开始这项计划时,他什么都缺,缺场地、缺经费、缺学生、缺装备、缺学校的支持,唯独不缺的是一份热情。起初,学校担心这项运动的安全性无法保障不愿意给予支持,徐海东的策略是成立一家社团,自己干。

  下班之后,徐海东去广场和集市上,主动提出给爱轮滑的农村孩子当教练,免费带他们练。五六个孩子加入了,在广场上跟徐老师练。

  筹装备

  徐海东自己也是在农村长大,他对于体育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对于体育老师这份工作,他认为自己不只是上上体育课而已,他要“早一点发现孩子的潜力,早一点培养。”“农村的孩子能吃苦”,徐海东说,为了能走出农村,没有点特长可不行。

  他带了两年的竞走队在河北省拿到了靠前的名次,其中在最早带的竞走队里,有7个孩子后来也成为了体育老师,如今已经工作了十五六年。还有一个学生考入北京体育学院,后来在承德市体育局工作。

  2016年滑冰场刚起步,队里的孩子基本都自己买了轮滑鞋。徐海东发现,这种鞋训练时速度提不上来,出去比赛太吃亏。他琢磨,最好能改成更专业的大轮平滑鞋。

  “想出钱买几双,但发现买不起,只能想办法去借。”正好徐海东自己上体校时的班主任是当地体校的副校长,徐海东就去找自己的老师化缘,借了10双轮滑鞋。这种速滑鞋一双要1000多元。当时队伍里的孩子不多,大家轮流用,谁要打比赛谁就穿。

  “练轮滑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冰。”2016年,徐海东着手租了地,开始自己捣鼓滑冰场的事儿,家里人觉得他疯了。

  2016年至2017年的那个冬天,冰场有了个雏形,孩子们要上冰了,又遇到了装备的问题,这次需要真正的冰刀鞋了。徐海东去找体育局的领导,这次特批了15双鞋,是一种普通的价格最低廉的冰鞋。靠着这些装备,徐海东的滑冰训练队算是起步了。

  渐渐地,依靠乡里乡亲的口耳相传,徐海东的滑冰训练队也扩大了规模。来训练的孩子数量从最早的五六个增加到现在的40多个。夏天他们在平地上用轮滑鞋训练,冬天冰场浇出来之后,他和孩子们就上冰训练。

  最近学校放了寒假,孩子们每天上午来冰场训练两个小时。徐海东的训练队依然坚持不收任何费用。

  体育课

  现在,徐海东的冰场已经是原来的4倍大。孩子们的竞技成绩也一年年提升。2018年,队伍才组建了一年多就以协会的身份去参加了承德市的轮滑比赛,团体总分进入了全市前六名,参加这次比赛的10多个孩子几乎都获得了名次。徐海东觉得小有成就,花费的心力有了初步的成果。

  队伍拿到了比赛好成绩也助推了这项运动在当地教育系统获得支持和发展。2020年9月份,徐海东任教的承德高新区上板城小学入选了省级、国家级“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新改建的校园还建了一片专业的丙烯酸材料的轮滑场地,学校也正式开设了轮滑课和滑冰课,1-6年级的每个孩子都要上轮滑和滑冰课,作为体育课教学的一个运动项目。他还负责带动整个高新区一共16所中小学组建轮滑滑冰社团,每周会去给孩子们上课。

  几年的时间里,徐海东给超过1000个孩子上过轮滑课,有40人参加了运动员注册。让徐海东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宫懿轩的孩子,他展现出了极佳的运动潜力。宫懿轩十一二岁时,他打游戏上瘾,学习成绩不太好,父母让他跟着练滑冰。今年14岁的他已经调入了河北省队训练。

  资金仍然是现在最令徐海东头大的问题。他说,一项竞技运动项目要想在校园面向普通学生推广和发展起来,首先还是要学校重视,政府要投入。

  北京冬奥会已经开幕。徐海东组织孩子们一起看冬奥会的开幕式和短道速滑比赛,一起研究比赛过程中的技战术细节。“怎么让孩子真正爱上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就是要让他们随时随地,愿意一辈子都来从事这项运动。”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 吴斌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