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一“墩”难求,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的绝妙演绎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2-07 01:03

  最近谁最火?答案是“冰墩墩”。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吉祥物“冰墩墩”成为不少媒体关注的焦点。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日前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有朋友在问我,‘冰墩墩’去哪里买?这个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冬奥会的热度,也反映了中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关于“一墩难求”问题,赵卫东回应称,北京冬奥组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他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大协调力度增加“冰墩墩”供应量。

  赵卫东还向记者朋友们发出了呼吁,除了关注“冰墩墩”,还要关注“雪容融”。本次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寓意敦厚、敦实、可爱;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设计创作,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

  在社交媒体上,“冰墩墩”屡屡登上热搜,大众影响与日俱增。熟悉奥运的人们对此应该不会感到意外,吉祥物是重要的文化创意产品,每一届奥运会都会有专属的吉祥物,一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往往伴随着吉祥物等周边产品的走红。“冰墩墩”近来收获了不少外国记者和网友的喜爱,变成热销产品,不少网友还晒出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冰墩墩”,大家对“冰墩墩”的追捧,也折射了全民的冬奥热情。

  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逻辑通常是,既要体现本国文化特色,又要突出奥运精神。文化领域有一个经典的说法是,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吉祥物上,对此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冰墩墩”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自然是要彰显中国文化和奥运精神。从近来其受到的关注度不难看出,“冰墩墩”可以说是自带流量。无论是否切身参与冰雪运动,很多人对它可谓爱不释手,原因并不复杂。“活泼、好玩、有趣、机智、充满正能量”,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主任克里斯托夫·杜比以一系列形容词表达了其对“冰墩墩”的喜爱。他说:“‘冰墩墩’必须是我的收藏品,也将是全世界所有孩子都要拥有的收藏品。”

  别小看这样一个文创产品,它可能浓缩了大众对一次奥运会最直观的印象。“冰墩墩”不仅是一个吉祥物,还是一个重要的窗口,让人们得以了解北京冬奥会和冰雪运动。尤其是对国外的民众而言,他们或许对中国的冰雪运动对中国的文化缺乏了解,而借助这样一个文创产品,人们能感受到更为鲜活更为生动的中国形象。

  奥运会从来都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舞台,从开幕式到吉祥物,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向世界传递了不一样文化密码。有人解读认为,2008年奥运会呈现的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中国,而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则让世人看到简约但充满科技感与现代感的中国社会。这样的概括未必全面,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两届奥运会的举办的确提供了这样的契机,于中国的国家形象而言,于奥林匹克精神而言,借助奥运会人们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文化答案,这是自然而准确的化学反应,可能比其他任何传播手段都要高效。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每一届奥运会的举办方都费尽心思在文化上做文章,向世界输出符合本国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

  自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开始出现吉祥物以来,历届冬奥会的吉祥物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备受人们关注。每一个人对“冰墩墩”都会有自己的理解,面对这个在冰雪中舞蹈的熊猫,你可能感受到冰雪运动的乐趣与奇妙,体会到中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可能从“冰墩墩”那可爱的表情中获得新的中国印象。这正是文化的奇妙之处,借助“冰墩墩”,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奥林匹克精神变得鲜活且饱满,爱上“冰墩墩”,发现不一样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