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冬奥赛场外的“冠军”黄滟:

曾随国家队集训,珍惜机会更享受冰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蒋小天 02-08 01:10

  →黄滟在冰球比赛中。

  点开黄滟的朋友圈封面,那是一个穿着白色运动服、头戴鲜红色头盔的典型冰球运动员形象,外界很难想象,学习冰球14年,蝉联2020、2021年两届全国女子冰球锦标赛冠军的“犀利中锋”,却不是一位职业冰球运动员。

  在冰球这个对中国而言尚未完全职业化的冰雪运动里,黄滟是特殊的,像她在赛场上那样来去如风。清晰而坚定的表达之中,你甚至很难想象对面坐着的仅仅是一个21岁的女孩。三年前,她遗憾错失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机会。童年就开始接触冰球的她,坦言很享受在那里得到的快乐。

  7岁那年打开对冰球运动的认知

  在中国冰球运动员中,黄滟是比较特殊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她并不是职业运动员,冰球只是业余爱好。平时她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大三的学生,学习是主业,哪里有职业比赛需要她,她就参加。

  比赛之前,黄滟一般会先去齐齐哈尔冰球队(国内排名第一的冰球队)参与集训,但并不属于齐齐哈尔冰球队,只是随队作战。

  “全国有这么多女生打冰球,像我这样非职业的运动员还能打职业比赛的,较少见。几乎每一个教练都说我球商高、意识好,但这种意识从何而来我也不知道,可能来自于小时候的长期训练。”黄滟说。

  黄滟从小就喜欢轮滑。7岁那年,上海新开了一家商业冰场,妈妈带她去体验了一下,最初想让她学花滑,觉得女孩子学花滑好看。学花滑之前需要先学基础滑冰,很巧的是,教黄滟基础滑冰的教练是国家女子冰球队的退役队员贯伟楠。

  当时黄滟完全不了解冰球运动,不过一起学滑冰的小朋友的爸爸去加拿大出差,他看到那边的小孩都在打冰球,觉得好玩就给女儿买了一套装备回来。“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冰球装备。叔叔拿着装备来冰场,他很想让他女儿学冰球,贯教练说如果能凑齐三个小朋友,我们就开班,我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开始学习冰球的。”

  黄滟爸爸起初对这件事表示反对,他觉得冰球冲撞性强很危险。贯教练是哈尔滨人,她要从北方专门买装备寄过来,黄滟爸爸后来才知道,冰球装备的保护性强,女子和男子冰球的规则也不一样,女子不允许冲撞,他才同意女儿学冰球。

  曾是上海女子冰球队最小队员

  黄滟说,可能她从小就有运动天赋,除了冰球,妈妈还给她报过游泳、跆拳道。相比而言,她更喜欢冰球,这是非常讲究团体协作的运动项目,哪怕在比赛中一个人的错误就会导致整个队失误。

  “平常教练训练,如果一个人犯了错,全队就要陪着一起受罚,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独生女的黄滟表示,平时很难体会团队协作的快乐,冰球让她结交了很多朋友,大家一起共同承担,朝一个目标奋斗,那种感觉很好。后来,她放弃了跆拳道、游泳,但始终坚持练习冰球。

  可惜,贯教练教的时间不长,几个月后就和丈夫回哈尔滨了,小朋友们很舍不得。“她走了之后,我们换了一家冰场,很多爸爸妈妈在上海工作的外籍小朋友都会接触这项运动,我们从三个人慢慢变成了更多的人。”黄滟说。

  后来,作为南方城市的上海将首次参加2016年全国冬季运动会,浦东飞扬冰上运动中心组建了一支上海市女子冰球队,招来了松江大学城所有打冰球的女生,几乎都是大学生,黄滟成为里面最小的队员。“这是我人生中加入的第一个专业队,教练也是我之前练冰球时认识的教练,国家女子冰球队前副队长马晓军。”

  在黄滟的印象中,第一次参加专业训练不像想象中的职业训练辛苦,一周也只练习一次,她后来参加过很多北方优秀的职业冰球队的训练,每天都会安排专业的训练内容,传接球、对抗、耐力训练,模拟比赛等。“北方冰球运动更为普遍,竞争压力也更大,很多打冰球的孩子从小就向职业化方向训练,目的就是要当一名职业运动员,而我没有这样的想法,对于他们来说,冰球是他们的事业,而我仅仅把它当作是爱好。”

  因个人学业遗憾错过国家队选拔

  上海女子冰球队在2016年全国冬季运动会上拿了第四名,这是黄滟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型赛事。“运动会结束后,2017年我顺利入选国青队,去波士顿训练了半年,辗转去波兰打世锦赛,那是我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比赛,中国冰球运动还是和强队有差距。”

  世锦赛让更多冰球运动专业人士看到了黄滟。从波兰回来之后,她要面临是否参加国家队选拔,一旦进入国家队,意味着她可能会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对于每个运动员来说都有很大吸引力。

  由于担心耽误学业,2017年黄滟入选国青队备战世锦赛时曾动摇过,但是负责训练的教练孙锐希望她能随队集训,她也很想体验一下穿国家队队服是什么感觉。那时候训练非常辛苦,她整个高二上学期因为备战世锦赛,一个学期没去上课,回来后要在短时期内把落下的课程补回来压力较大。

  “当时我已经高二了,如果参加国家队意味着要放弃高考。权衡之下,我和妈妈商量后最终选择全身心备战高考,有时一周会去打一次冰球,帮我缓解学习压力,”黄滟说。

  高考结束后,黄滟又恢复单兵作战,平时就和老外打打比赛。2019年暑假,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开始报名参赛,因为国青队队友的邀请,她随齐齐哈尔队参加比赛,又拿了第一。比赛后,国家集训队开始有选拔赛,当时黄滟正是大一第一学期,担心耽误大学学业,权衡之下,她放弃了。

  接连两次错过机会,放弃成为职业运动员,很多人问过黄滟后不后悔。“其实我练冰球以来就只是把它当作我的兴趣爱好,纯粹喜欢冰球。如果有机会我会抓住,如果没有就享受它带来的快乐就好。”

  工作后希望还能随时背着包去备赛

  黄滟虽然没有成为职业运动员,但现在每周都会坚持打一些业余的比赛,自费训练是220元一节课,她希望自己能随时为专业比赛做准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滟都会担心,因为缺乏职业训练,她的训练频率甚至连专业队伍的几分之一都没有,会不会差距很大。“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当我每次再去跟他们训练、比赛的时候,我并不会觉得自己比他们技术上差了很远,可能只是体力上有些差距。这可能和我从小接触冰球日积月累,并且一直和男生一起训练有关。”

  黄滟认为,中国与一些冰球运动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希望借助这次冬奥会,冰球运动在未来能有更好的改善。“等我工作后,还能随时背着包去参加比赛,就是我能想象的最好状态。”

  采写:南都记者 蒋小天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