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老兵“回家”,海峡情念念不忘
短评
今年春节,台湾高雄祥和里的“里长”刘德文陆续收到来自大陆的96通拜年电话和微信,都是他曾经帮助过的老兵后人送上的祝福。据南都报道,过去18年,在刘德文的推动下,200多位亡故老兵的骨灰得以渡过海峡,归根故土。刘德文向媒体细数两岸相同的春节年俗,感慨两岸同根同源,“是祖先带来的中华民族文化”。
念念不忘,也不能忘!高雄“里长”刘德文收到的新春问候令人动容,也让人看到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并不因为老兵一代的渐行渐远而被冲淡。恰恰相反,在送老兵魂归故里的过程中累积起来的感情同样真挚、浓烈。
新春佳节,这个本来就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追念祖先的特殊节点,在每一个具体而鲜活的老兵家庭,念及家中亲人得以魂归故里的细节,怎能不感念像刘德文这样的社会公益人士为此的付出?
从刘德文一个春节就收到近百通拜年电话、信息,也能够体会到每一个拜年问候的两端,所牵起的两岸,所凝结的深情。
刘德文的先辈生活在江苏。在台湾刘氏宗祠里,刻在中厅上的堂号为“彭城”,这是江苏徐州的古称,意在提醒后代子孙,不能忘记先辈故土。不仅如此,“里长”这个称呼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明清,至今对大陆民众而言也并不陌生。海峡两岸同文同种的事实,显然已经渗透到了两岸日常生活、社会治理的每一个角落。
“两岸都是一家人,我们过春节的习俗,也是祖先带来的中华民族文化。”从小年夜的“送灶神”,到除夕的“大团圆”,再到初一“拜亲友”、初二“回娘家”、十五“闹元宵”,浓浓的中华文化习俗浸染下的两岸民众,并不因为个别时候、个别党派的政治操弄就断了血脉,因为“大陆与台湾的紧密相系,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切割的”,因为“不管相隔多少世代、无论政治环境如何扰攘纷杂,两岸同胞的手足亲情永不改变,终究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的那首《乡愁》,道出了两岸几代人无法割舍的情感。送老兵魂归故里无疑是大功德,而对这份近二十年坚持的寻根跋涉一直念念不忘,同样体现出中国人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恩情与感念,更在印证和铭记着又一段感人肺腑的血脉联系。
2月4日的冬奥会开幕式上,有个细节令不少网友动容:数百位小朋友手持“和平鸽”簇拥在一起,一只迷路的“小鸽”被伙伴拉回大家庭……包括送老兵“回家”的高雄“里长”刘德文在内,又有多少中华儿女在为“拉台湾一把”,让两岸靠得近些、再近些而默默地尽心尽力?
“虽然没有血缘,但我们比血缘更亲”,浓浓的海峡情,并不因为一些老兵的身后无人以及他们的骨灰“回家”而就此一拍两散,而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延展开来。
- 上一篇:春节消费“虎虎生威”,消费挖潜大有可为
- 下一篇:苦乐共担,守护好我们的女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