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动物防疫智能化转型,农业农村部有了回复

构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璇 02-21 02:20

  南都讯 记者吴璇 实习生姜梦雪 全国人大代表陈瑞爱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关于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的建议》中指出,基层动物防疫能力和水平与现实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她建议,推动动物防疫智能化转型,用好动物疫病防控及动物卫生监督云平台。

  南都记者近日了解到,农业农村部在对该建议的回复中表示,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动物疫病监测、动物检疫和监督执法协作机制,推动实现畜牧兽医工作智能化转型,实现全程监管。

  现状

  动物防疫工作存在多项短板

  陈瑞爱指出,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饲养动物量大面广,养殖方式相对落后,动物防疫形势严峻复杂。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持续强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同时也要看到,生猪产业链监管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基层动物防疫能力和水平与现实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一些地方动物防疫机构队伍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机构体系不完善、基层工作队伍不健全、经费保障不足、基础设施老化陈旧,无法满足防疫工作和产业发展需要,防疫能力仍存在短板。

  建议

  借助数字化全链条监管动物防疫工作

  陈瑞爱建议,推动动物防疫智能化转型。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数据深度挖掘,引导养殖等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电子生产经营档案,全面推进养殖、运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生产经营单位基础信息全国联网备案,对畜禽自出生至销售的全程监控。

  同时,用好动物疫病防控及动物卫生监督云平台,推进全产业链各环节监管监测信息互联互通,优化动物疫病监测、动物检疫和监督执法协作机制,做到畜牧兽医监管监测“一张表”“一套数”和经营单位“一个码”。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手段,提高疫情监测、疫情报告和快速处置能力,做到快检、快报、快处置。在减轻一线人员工作强度的同时,为决策指挥提供有效辅助,以此来缓解动物防疫体系“缺人”的矛盾,并为统筹动物疫情防控和生猪等重要畜产品供应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部门答复

  农业农村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防控工作长效机制

  针对陈瑞爱所指出的动物防疫工作中的短板问题,农业农村部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动物疫病防控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同时,将指导地方积极申报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继续强化兽医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基层队伍不健全的问题,农业农村部将适当放宽条件,改进公开招聘方式,缩短引才周期,建立相关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基本工资正常调节机制,不断提高基层人员待遇,并进一步扩大协调力度,推动出台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指导各地不断健全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此外,该部也将继续关注非洲猪瘟问题,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构筑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网络。建立健全防控工作长效机制,接下来将从健全法规制度、完善关键措施及强化监督三方面来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