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人大代表建议镇街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范畴,国家乡村振兴局答复

支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璇 02-22 00:10

  南都讯 记者吴璇 实习生姜梦雪 推进镇街建设,可以助力镇街充分发挥连城带村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融合发展,有效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国人大代表缪国乐建议,将镇街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范畴。国家乡村振兴局答复,将支持广东省继续开展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现状

  部分镇街发展滞后,难以满足群众服务需求

  缪国乐在建议中表示,在实地调研乡村振兴工作中发现,广东省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因经济水平欠发达。大多数镇街基础设施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历史欠账较多,生产、生活区混杂,道路、防洪、绿化、路灯、供水以及环卫等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节奏”。且在物流、医疗、教育、社会保障、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方面较“珠三角”镇街差距大,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在风貌管控上也很滞后。除少数镇街的主要街道为发展旅游而后期进行风貌修缮外,大多数镇街房屋风貌缺乏有效管控,建房“听之任之”,街道面貌陈旧、失修,没有形成地域特色。

  镇街普遍缺乏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产业聚集度和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农业经济“低小散”,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并且由于农民对农村土地“占有”意识强烈,用地难、征地难问题致使圩镇建设扩容提质以及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工作较难推进。

  建议

  给予政策资金支持,科学规划镇街发展方向

  对此,缪国乐建议强化政策支持,中央和省级政府进一步整合政策资源,参照当前对口帮扶的模式,建立经济发达地区的镇街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镇街建设的措施。中央和省级政府出台支持镇街建设的政策文件,将镇街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范畴。提高规划编制管理水平,加大建设用地指标向镇街建设的倾斜力度,并切实抓好镇街风貌管控工作,注重历史文化传承。

  同时,中央和政府也要加强资金保障,加大对镇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的支持力度,建立支持镇街发展的专项资金。并支持镇街发展各项新兴产业,推进历史文化特色兴镇、一镇一业产业建镇,大力打造镇级产业集群,增强产业持续发展后劲,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近或者转移就业,为镇街发展注入活力。

  部门答复

  国家乡村振兴局:加大扶持力度,推动镇街产业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局表示,接下来将支持广东省继续开展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指导各地在县(市)、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充分考虑山区镇街发展的合理空间需求,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保障发展空间。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指导各地继续加大对镇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的支持力度。

  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载体,发展新产业。下一步将加大对镇街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整体素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镇街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