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教育“是什么”“怎么办”“办成什么样”?
教育部:推动“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

2021年4月19日,河北省邯郸职教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护理实践操作。 新华社发
目前,我国职业本科学校现有32所,在校生数量12.9万人,2021年招生4.1万人。当前,职业本科教育“是什么”“怎么办”“办成什么样”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23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情况。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指出,今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键年,教育部将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结构比例和组织方式,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
全国专升本职校比例已达20%
会上介绍,今年,将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发展路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办学体制。
教育部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支持符合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升级部分专科专业,试办职业本科教育。
此外,将打造示范标杆,以部省合建方式“小切口”“大支持”,遴选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目前全国专升本的比例已达20%,下一步将力争让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
用3到5年建成1000所
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
会上指出,当前,中职教育主要存在办学定位不适配,办学规模大而不强,办学条件缺口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今年将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面核查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现2023年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
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品牌专业,示范带动中职教育质量总体提升。
用3到5年时间,建成1000所左右的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示范带动中职教育整体管理规范、质量合格,引导学生家长理性选择。
扩大职教招录比例,缓解中考分流压力
今年,教育部将完善“职教高考”的顶层设计,更好地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推动建立省级统筹、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改善学生通过普通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中考分流压力和“教育焦虑”得到有效缓解,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模式基本形成。
职教高考指职业教育的专门性高考,是相对于普通高考而言的。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山东、江苏、江西、四川、重庆、福建、安徽等地已经对“职教高考”进行了试点。
焦点
能否取消“普职分流”?
答:坚持普职分流非常必要,高中阶段教育应多样化
面对取消“普职分流”的建议,如何理解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陈子季在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分流有其必要性。
他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既可以满足不同禀赋和潜能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空间和通道。同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坚持普职分流非常必要。
陈子季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高质量、普及化的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今后,教育部将积极推动各地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健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等因素,一方面,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应用型人才发展多样化需求,合理规划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
另一方面,最根本的还是要把中职教育自身办好,提升自身的质量,在普职融通上下功夫。陈子季介绍,下一步,要提升中职办学条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办学条件短板,启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双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
此外,还要畅通升学渠道。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满足中职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
同时,要优化办学定位,中等职业教育要按照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定位为学生提供升学、就业、职普、融通等多种发展路径。
如何解决以实习名义赴企业“流水线”务工?
答:划定管理“红线”,首次配发《实习协议示范文本》
陈子季表示,由于实习涉及主体多、工作链条长,出现了一些单位和个人以实习名义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流水线”务工的现象,影响恶劣。
对此,教育部联合人社部、工信部等八部门对2016年出台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强调不得仅安排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不得安排学生从事Ⅲ级强度及以上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的实习,严禁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实习。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必须要经学校党组织审议并对外公开;跨省实习必须要经学校主管部门同意,按程序报省级主管部门;实习中如果遇有突发事件或重大风险,要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做好分类管控;支持结合学徒制培养、中高职贯通培养等合作模式探索实践性教学改革。
划定了实习管理的“红线”,并有针对性地明确了处理规定,切实保障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首次配发了《实习协议示范文本》,明确了必须由职业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签署协议后方可实习。
教育部也将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检查,加强日常监管,深入开展实习专项排查,对违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广东高职扩招进展如何?
答:三年扩招42万人,去年高职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本科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大胜介绍,广东省强力推进高职扩招工作。三年扩招42万人,是扩招任务的1.7倍,扩招专项行动报到率92.2%;2021年,截至8月31日,广东省高职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4.3%,超过本科6个百分点;在校生课堂育人满意度97.4%,雇主满意度95.4%。
李大胜表示,为了让高职教育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广东省13个省直部门通力合作,华为、格力等一批大型企业积极参与。以行业企业需求设立招生专班,帮助1.4万农民、2.1万幼儿园教师、2.1万基层卫生机构在职员工、6.9万退役军人、2.7万学徒制合作企业员工提升学历和技能。各地院校紧贴区域产业需求,协同实施扩招。比如五华县、大埔县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协同设置专班,组织1000多名农民“紧跟农时、且耕且读”,助力乡村振兴。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综合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