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公布,加快形成现代流通统一大市场
打造战略支点城市+骨干走廊流通网络

沈丹线货列。 南都拍客 曾国春 摄
昨日,国新办举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努力当好开路先锋”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表示,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统筹推进102项国家重大工程当中的交通项目的落地。今年1月,《“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正式对外公布,作为现代流通领域的第一份五年规划,《规划》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进行了哪些布局谋划,提出什么重点任务?
形成“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总体发展框架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国华说,规划聚焦制约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突出瓶颈和堵点问题,对“十四五”时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统筹设计和系统指引,对于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共9章27节,围绕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增强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加强现代金融服务流通功能、推进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等6大领域,提出18方面、50项任务举措,以及5个专栏和19个具体工程。
张国华介绍,“十四五”时期将聚焦补齐现代流通体系短板,着眼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现代流通统一大市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两大体系,强化交通运输、金融和信用三方面支撑,形成“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总体发展框架。
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规划提出,“布局建设一批流通要素集中、流通设施完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场景丰富的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打造若干设施高效联通、产销深度衔接、分工密切协作的骨干流通走廊”。
张国华说,骨干流通走廊串接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形成“支点城市+骨干走廊”现代流通网络,打造我国商品和资源要素顺畅高效循环的流通主渠道。
现代物流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张国华说,“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拓展物流服务新领域新模式,培育充满活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提升多元化国际物流竞争力。
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张国华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推进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和配置、完善流通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制度两大方向发力。
到2025年较大人口自然村通硬化路超85%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张大为表示,交通基础设施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十四五”时期,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流通能力。到2025年,推动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超过85%。
二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通过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加强标准载运单元推广等,提高流通效率。
三是建设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降低流通成本。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城市群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机制、提升运输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服务水平等。
四是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流通安全,重点提升国际海运服务能力,拓展沿海港口国际航线网络等。
支持实体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转型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说,“十四五”时期将围绕网络布局、基础设施、主体竞争力、发展方式、供应链现代化和内外贸一体化等六方面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据介绍,2021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13万亿元,我国连续9年保持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地位。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连续两年接近四分之一。
尹虹说,流通创新发展成为提高流通效率、促进产业融合、满足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将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激发创新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释放消费新潜力。
一是集成政策支持流通创新。重点支持实体商贸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试点示范引领流通创新。推动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创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着力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
三是宣传推广助力流通创新。及时跟踪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前瞻性研究,持续跟进流通创新发展变化,宣传推广经过市场检验的、看得准的、有前景的典型案例。
强化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针对我国流通领域社会信用建设方面的进展情况,张国华介绍,目前,我国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日趋完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全面实施,总赋码数超过1.5亿条。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46个部门和所有省(区、市),“信用中国”网站日点击量超过2亿次。
聚焦“市场诚信不足、合同纠纷多、拖欠货款常有发生”等问题,张国华称,下一步将采取两方面措施,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支撑作用。
一是进一步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支持流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信用承诺制度,将信用承诺书及履约状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将各类信用评价结果作为监管的重要参考,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对信用良好的行政相对人实施“容缺受理”“加速办理”。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严厉打击失信行为。同时,健全信用修复机制。
二是加快完善重要产品追溯系统。推进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药品等重要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入法,推动相关领域建立全程追溯系统,加快追溯标准制修订和应用推广工作。拓展追溯系统应用,鼓励追溯体系建设主体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加强追溯数据安全保障,加大可追溯产品市场推广力度。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丁境炫 实习生 王玮
综合新华社、央广网
- 下一篇: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