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预计每年带动千亿投资 三大运营商主导数据中心建设



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数字化经济尤其是“东数西算”工程,成为各方聚焦的重点。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根据工程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将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拟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至西部。中国信通院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中心产业图谱研究报告》显示,不同于北美市场以第三方IDC为主,当前我国IDC(数据中心)市场由三大运营商主导,是供给端IDC的建设主力。南都记者了解到,“东数西算”工程中,运营商主要承担“算力”和“运力”两大角色。作为算力基础设施和骨干传输网络的提供者,三大运营商近年持续建设了大量IDC资源,且已有的IDC重点布局区域基本覆盖了东数西算中国家枢纽节点的选址、业务定位。
冬奥会“子弹时间”背后的云数据中心
不少人可能认为“东数西算”、算力、数据中心等概念与普罗大众干系不大,其实不然。全国政协委员、云南联通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勇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通俗来说,算力好比是电,算力网络好比是电网。电网支撑着数亿人和不同商业的用电需求,在万物智联时代,算力网络可以满足自动驾驶、云游戏、人脸识别、VR/AR等新兴应用的实时计算需求。
以北京冬奥会为例,谷爱凌在高台滑雪项目中的“子弹时间”式特效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子弹时间”技术得名于电影《黑客帝国》,子弹时间就是让时间超慢流逝,甚至停滞。这套系统采用几十台360度环拍摄像机拍摄,再传输上云合成360度自由观看效果,让观众像看大片一样回看运动员的精彩瞬间。
“子弹时间”的背后离不开“云”技术,北京冬奥会的赛事转播、信息发布等组织和运营工作实现了100%上云,是奥运史上首次全部由云计算替代传统机房,来承载的“云上奥运”。与过去通过卫星信号的转播相比,云上转播具有低延时、高带宽、高弹性等一系列优点,既能更好地应对开幕式、热门赛事等流量高峰期,也更适合4K/8K超高清内容的转播。一场奥运会的全部内容,甚至在半小时内全部传输完毕。
而支撑此次云系统高效运作的则是2018年正式揭牌的北京冬奥云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由阿里云与数据港合作建设,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可容纳数百万台服务器。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张云勇透露,在最近IMT-2030推进组发布的网络架构白皮书中,已经把算力网络技术作为6G的核心技术之一,包括算力服务功能、算力路由功能、算网编排管理功能等。
东数西算有利集中算力资源、降低能耗
中金研报显示,2022年初我国数据中心规模约为500万标准机架,未来算力年增速超过20%,测算每年将带动约1000亿元投资。开源证券同时预测,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项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的需求预计每年也将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布局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CDCC(中国数据中心工作组,简称CDCC)数据统计,2021年末,华东、华北、华南等地的IDC存量机架占比达79%。中金研报认为,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相对廉价的能源,气候适宜,可成为对于东部算力紧张供需的良好补充。
另外“东数西算”工程要求,各数据中心起步期的建设目标为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电能利用效率(PUE)控制在1.2以下。但据CDCC的统计,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的平均机柜上架率仅有50%,各区域中仅有华北、华东、华南等需求较为旺盛的区域上架率达到东数西算要求,但各区域PUE水平都高于东数西算要求。中金研报认为,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有利于将数据中心算力资源进一步集中,统筹规划算力调度,提升算力服务的品质和效率,同时减少数据中心耗电,降低运行成本。
而根据国家发改委预测,东数西算将带动信息通信、IT设备制造、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以及土建工程等产业链发展。
运营商是数据中心建设主力军
就目前供给端来看,运营商是国内IDC建设的主力军,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大热点地区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较第三方IDC厂商资源多、分布广。
南都记者注意到,“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后,中国联通随即宣布将围绕国家“东数西算”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优化“5+4+31+X”资源布局,加快四大国家东数枢纽节点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广东联通数据中心以‘一轴(广、东、深)三翼(粤东、粤西、粤北)’为核心,”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向南都记者透露,该区域机柜总规模超过4万架,带宽超20T,数据中心遍布全省21个城市。
南都记者了解获悉,今年1月,位于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的中国联通华韶数据谷数据中心也正式投入运营。该数据中心总机柜数2736架,共16个模块机房,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35亿元,可带动就业1500人。
中国电信也将围绕核心城市规模部署IDC,着力发展政企市场中IDC和专线业务。中国电信向南都透露,中国电信已形成“2+4+31+X+O”的云和IDC资源一体化布局。在天翼云方面建设约30.8万台服务器;在数据中心方面,承接天翼云布局,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川渝陕等重点区域建设约8.6万架机架。
据了解,在“东数”需求端,中国电信目前拥有中国电信(南京)吉山云计算中心,在“西算”供应端,则拥有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以及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新型大数据中心等大型的数据中心。
与前者相比,中国移动也在积极推进骨干传输网络转型。据中国移动透露,他们将结合“东数西算”政策要求及算力网络发展需求,依托“4+3+X”数据中心布局,夯实算力网络基础,按需部署网络节点、增设直连链路、调整组网架构,实现移动云中心节点间全互联组网。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3月,中卫西部云基地中国移动(宁夏)数据中心二期项目进入铺地板等收尾阶段。该项目规划分五期,总投资130.45亿元,建成将具备2万个机架、40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该数据中心直连北京、西安、广州、成都、杭州五个方向,已成为国家信息中心设立的国家电子政务“一主三备”西部云备份节点。2021年12月总投资50亿元的中国移动(苏州)数据中心落成二期工程。除此之外,今年1月份,中国移动(广西)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东数西算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未来5年或将带动每年千亿元的投资规模。三大运营商作为算力基础设施和骨干传输网络的提供者,未来可在多个方面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深化顶层设计;建设骨干传输网络,提升数据长途传输效率;云、网、边多端融合,打造一体化算力网络。
聚焦
数据中心市场:运营商市占率54.6%
截至目前,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其中仅三大运营商已超过我国数据中心规模标准机架的20%。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李洁此前披露,在数据中心市场,基础电信运营商占据了54.6%的市场份额,第三方公司占40%多。
出品:商业数据新闻部
统筹:甄芹 田爱丽
采写:南都记者 孔学劭 实习生 操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