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于革胜:
连续5年聚焦适老化改造 全国政协社法委抓得准抓得实


于革胜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曾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党组成员。
麦克风
建议从中央层面成立高层次协调机制,统筹谋划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因为这是事关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程,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与推动是很难的。
关注老龄化
去年9、10月份,全国政协常委、福利保障界召集人于革胜参加了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的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实地调研活动,走进了老百姓家里、社区和公交站台。在调研的过程中,他认为,全国政协社法委将社会适老化改造列为连续5年专项民主监督,这项工作“抓得很准”。他坦言,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难度不可谓不大,这很考验地方领导平衡各项工作的能力。
民主监督
连续5年聚焦社会适老化改造
南都:去年是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连续五年开展的“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专项民主监督的第一年。您能介绍一下背景吗?
于革胜:这起源于去年福利保障界多名委员联名提交的一份关于加快公共交通适老化改造的提案。这份提案引起全国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列为了2021年全国政协重点提案。交通运输部对此专门组织了公共交通适老化改造的基层调研。去年9、10月份,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和汪永清又带队,去了湖南、四川两个省份进行民主监督调研。我们参与调研活动,所见所闻,收获颇多。
从2021年到2025年,全国政协社法委将连续5年聚焦社会适老化改造,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监督。2021年的主题是全面了解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推进的整体情况。我们调研主要关注居家、社区、公共交通适老化改造及信息无障碍等方面,全面了解适老化改造任务的具体落实情况。
发现问题
适老化改造任务艰巨 还面临不少困难
南都:您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于革胜:首先,我们去调研的地方,适老化改造工作取得了不小成效。比如公交、地铁站都保留了人工服务,无障碍设施建设、适老化的公共设施建设包括老旧小区的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都在扎实推进,尤其是社区嵌入式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为社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棋牌、书画、娱乐、医检、还开办了食堂,为社区失能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等等,这些都极大方便了社区老年人的出行和生活,受到好评。
在实地了解座谈过程中我也感到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任务艰巨,还面临不少困难,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工作统筹层次不高,部门之间协同推进不够。二是适老化改造标准不规范,而且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不够,严重影响改造质量。三是资金投入受限,推进难度较大。四是对社会适老化改造认知有限,尚未形成强大共识和自觉行动。
原因分析
改造方案协同性不足 标准体系缺失
南都: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于革胜: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十几个部门,当前各部门各司其职开展工作,但相互之间衔接不够、改造方案协同性不足,不能形成系统高效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合力。
再一个,标准体系缺失。适老化改造专业化程度高,改造项目内容、工作流程、施工标准、从业资质、验收监管等均需明确统一规范。目前很多方面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标准,各地采用的多为行业、地方推荐性适老化改造标准,且相互之间协调性不足,较大影响了适老化改造项目进度和质量。
举例来说,公交适老化改造存在不同步不匹配现象,某市低地板公交车覆盖仅为27.8%,还有的地方低地板公交车覆盖率虽达到75%以上,但与之匹配的已进行适老化改造的站台仅为138个,占比16.7%,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在社会共识方面,比如公共汽车枢纽的卫生间,确实也做了改造,但人流那么大的地方就一个坐便,其他都是蹲便,年纪大的人一起来头晕摔倒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觉得,适老化改造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个摆设,一定要做实。
在产品服务供给方面,适老化产品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企业参与意愿不强,研发和应用滞后,产品形式单一,实用性不强,规格材质千差万别,质量难以保证。比如,我们在调研中看到,一家生产适老化改造产品的企业,近5年累计投入约2000万元用于适老化产品及服务研发,而相关应用所带来的收入还不及研发投入。
未来工作
加快社区适老化改造 是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南都:您觉得未来哪一项工作是重中之重?
于革胜: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目前仍然以居家养老为主,但居家养老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因此把社区这一块强大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可以解决老年人在出行、就医、助餐、代购、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区与居家养老融合发展作用巨大,老人家里如有事,可以一个按钮、一个电话就享受到社区的多项服务。这方面的工作地方已经在做,成效正在慢慢显现,我认为加快社区适老化改造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调研建议
适老化改造任务 要有时间表、施工图
南都:针对您在调研中看到的问题,提出哪些建议?
于革胜:今年两会期间,我们仍然会把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作为社会和福利保障界别的重点协商议题,大家一起建言献策。在我看来,首先,建议从中央层面成立高层次协调机制,统筹谋划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
要加快制定统一的适老化改造标准和政策规范,切实防止各自为政,相互之间衔接不够带来的各种问题;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并及时总结试点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经专家评估后在全国推广;要督促各地切实抓好中央已部署的各项适老化改造任务的落实,要有时间表、施工图,力争早日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适老化改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建议相关部门总结地方做法,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国家要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也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慈善组织等共同参与改造建设。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适老化产品生产企业发展壮大。
社会共识很重要,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方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增强公众认知,在全社会真正树立社会适老化改造人人共享的发展理念。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