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粤剧界新一代领军人才曾小敏:

以女性形象表达时代精神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董晓妍 张静 宋凌燕 潘珊菊 李春花 03-08 01:30

  参加两会的曾小敏。 广东粤剧院供图

  《红头巾》剧照。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既是融会大湾区文化的一束光,也是通往未来文化的一条路。”全国人大代表曾小敏是粤剧界新一代领军人才。近年来,她带领广东粤剧院,在传承中推陈出新。从《白蛇传·情》的破圈尝试,到《我是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的初步实践,在粤剧“出圈”、跨界融合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南都记者对话曾小敏,谈谈粤剧的继承与创新,畅谈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01

  聚焦戏曲文化教育体系构建

  南都:作为来自文化领域的代表,对近五年来的文化建设你有什么感受?

  曾小敏:五年来,在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更多市民和年轻的文化爱好者加入全省文化建设大军中。每个人不仅是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甚至是建设者,有一部分人更是成为了各自领域的引领者。全民参与,全心投入,全领域成果显著,逐步形成了有广东岭南特色同时集聚国内顶级水平的文化现象和表达。

  南都:今年你关注哪些方面?

  曾小敏:我今年的提案聚焦鼓励戏曲创作和海外传播,及戏曲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鼓励戏曲创作方面,我建议成立戏剧创作数字库,激励更多编剧从时代之需、中国之变、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建立可供重点院团创作排演的剧目剧本库。政府支持将具备剧本创作能力、舞台创意实现能力、国际化视野转化能力的专家学者,固定为专业院团的合作备选人才。借助数字媒体和数字技术形成当代的戏曲剧集的编撰和总结。成立戏曲作品创作传播专项基金,对重点题材作品实行“创作、演出、推广”一条龙扶持政策,尤其是推动戏曲在海外的持续推广传播。共建新媒体戏曲频道。

  基于对传统文化事业发展的实践和责任,立足高水平文化建设的思考,建议成立全日制的广东戏曲学院,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招生,对标中国戏曲学院或上海戏剧学院的设置,结合广东本土的戏曲特色,开设戏曲编导演音美等专业教学。进而针对大湾区各剧种进行拯救式保护,对专业艺术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实现各优秀剧种的特色化发展,做到齐心合力、系统科学、持续规范开展教育和演出工作,以高水平戏曲文化建设致敬时代。

  02

  粤剧面临再创新再发展再继承

  南都: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周年,从湾区视角看,如何释放岭南粤剧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曾小敏:湾区的视角应该是放眼世界又能审视自我的视角,从这样的维度和不同的角度看粤剧的成长创新,感受粤剧旺盛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活力。

  粤剧文化的凝聚力来自各地粤剧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的共同努力,粤剧的辐射力更要得益于每一个有机会触碰粤剧、走进粤剧的朋友和媒体人的全心参与。

  《白蛇传·情》的破圈尝试,《我是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的初步实践,还有近年来的跨界融合,是粤剧凝聚力和辐射力潜能释放的另一个体现。

  南都:对于粤剧的创新发展,有什么设想和工作计划?如何进一步破除粤剧发展困境?

  曾小敏:个人感觉,解决粤剧创新发展的困境,在过去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现在面临的恰恰是再继承、再发展的全面思考。

  一方面进一步充分学习、理解和保护粤剧的传统精髓,同时结合过去几年的实践经验,继续将成功的经验发展延续。

  03

  她们是新时代的“红头巾”

  南都:你塑造过很多不同时代的经典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有什么共性?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曾小敏:无论是古代的穆桂英,还是近代的冼英、三水“红头巾”女性,她们身上都具有东方女性之美,她们自强自信、不畏苦难,身上浸润着真、善、美。

  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谯国夫人》中的冼英爱国、爱民的大义之举,体现出岭南人民自古以来热爱和平、民族团结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而《红头巾》里下南洋做建筑女工的三水女性,她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展现中国人民的优良品格,是中国精神在世界上的一种展示和认可。不仅仅在“红头巾”那个时代,在每个时代,承担着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都是中国人特有的。

  南都:如何创新传播这种女性精神?

  曾小敏:打造新时代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戏曲作品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喜欢粤剧,我们推出了多部新编剧粤剧,推出国内首部4K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还将《花木兰》《玉簪记》等经典剧目“提纯”,在尊重原作基础上,进行清新唯美风包装,在筹备中的粤剧电影《谯国夫人》,也是从舞台艺术到电影美学的跨界,从舞台空间的虚拟性到电影画境的具象性,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的新编粤剧《红头巾》,从女性角度入手,深度挖掘和展现了20世纪初,中国女性结群下南洋当“红头巾”谋生养家的特有历史现象,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与文化特色。表演不仅结合了传统粤剧传统唱腔和身段,还融入了现代舞和摇滚说唱等不同的艺术元素,让观众在享受粤剧传统艺术的同时有了更现代、更多元的感官感受,耳目为之一新。

  南都:你眼中的新时代女性是怎样的?

  曾小敏:当下,大量优秀女性活跃在各行各业,她们自信进取、奋发有为、创新实干,用实际行动彰显着新时代女性的风采,她们是最美的巾帼奋斗者,是新时代的“红头巾”。

  南都:今年有什么新的计划?

  曾小敏:三八妇女节,我们将启动粤剧《红头巾》全国巡演,接受全国观众的检验。同时我们在进行新作品的创作上,加强与新生力量,尤其是文化新表达的沟通和融合,未来希望打造更多能够留得下来、传得下去的作品。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要创作更多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更多年轻人愿意接受的文艺作品,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