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和总书记两会面对面的代表委员:
硬件设施跟上了 心里更有底气了


罗杰 “硬件设施跟上了,以后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心里就更有底气了。”

刘亚声 “回到兴安盟,我就把履职重点放在了调研基本医疗薄弱环节上。”

耿福能 “‘守正’是守住以病人为中心、悬壶济世的理念;‘创新’是用现代科技医学,解读祖辈留下的中医药宝库。”
“这位代表对记者说,湖北救治的80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有3000多人,其中一位87岁的老人,身边10来个医护人员精心呵护几十天,终于挽救了老人的生命。什么叫人民至上?这么多人围着一个病人转,这真正体现了不惜一切代价。”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三天之内两次提到了罗杰。罗杰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曾连续数月奋战在抗疫一线。他在接受南都记者回访时说,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至今鼓舞着他。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南方都市报、N视频回访多名和总书记两会面对面的全国人大代表,听他们讲述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生动实践与感悟。
公立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助能力明显提升
2020年5月22日,时任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的罗杰走上“代表通道”,讲述太和医院配备9人治疗“专班”,竭尽所能,成功救治一位87岁新冠肺炎确诊老人的故事。让罗杰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段话让总书记印象深刻。
“什么叫人民至上?这么多人围着一个病人转,这真正体现了不惜一切代价。”当天下午,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提到了这一细节。两天后,在湖北代表团审议现场,罗杰坐在总书记对面,第一个发言。刚开口,他就被总书记认了出来。
如今,罗杰向南都记者回忆当时的情形,依旧难掩激动。“总书记的一句话,一下子消除了我内心的拘谨感和紧张感。他的为民情怀,对我是巨大的鼓励和鞭策。”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罗杰临危受命,担任十堰市救治专家组组长。连续两个多月,他带领十堰市救治专家组奔走在抗疫最前线,在加强疑难、危重症患者管理和治疗方面,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救治模式,有力提升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
当年两会,罗杰结合抗疫经验,就增强疾控体系建设提出建议。此后,总书记作出回应。“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总书记从5个方面深入分析问题,精准提出对策,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
“多点布局之下,公立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助能力明显提升。”这是罗杰近两年来的切身体会。他告诉南都记者,随着湖北省着力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一批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重大工程相继落实。
“硬件设施跟上了,以后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心里就更有底气了。”罗杰对南都记者说。
群众不出社区 就能享受三级医院医疗服务
在内蒙古,兴安盟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医生刘亚声也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底气”。
2019年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时任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的刘亚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围绕“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发言。
“我的发言是受了总书记启发。”刘亚声对南都记者回忆。
2018年两会,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解决好因病致贫问题。刘亚声告诉南都记者,总书记的讲话让她一下找到了方向,“回到兴安盟,我就把履职重点放在了调研基本医疗薄弱环节上。”
刘亚声所在的兴安盟,曾是内蒙古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度成为当地脱贫扶贫工作中的难题。
近年来,在内蒙古持续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兴安盟开展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切实为有困难的患者减轻就医负担。
在此后几年的走访调研中,刘亚声看见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基层医院的硬件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基层首诊的人数日益增多。
深入社区,罗杰也关注到同样的情况。自2020年起,罗杰所在的太和医院陆续与9家社区医院形成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我们围绕‘小病能治、大病能识、重病能转、慢病会管’的目标,对医务人员开展了重点培训。”罗杰向南都记者介绍。
罗杰口中的“医联体”,是国家卫健委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堰市实施“强基护健”工程的重点工作,旨在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历数这些基层医疗人才培养措施,罗杰对南都记者说,“人才培养需要时间的积淀,耐心等待,必能见成效。”
传承发展中医药离不开守正创新
除了完善硬件设施、强化人才队伍,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中医药产业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7年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以“中医药产业参与精准扶贫”为主题作汇报发言。总书记就产品市场稳不稳定等询问耿福能,审议结束后握着耿福能的手说:“中医药大有可为,好好干!”
“总书记的话让我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发挥企业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医药产业的信心与决心。”5年过去,耿福能在接受南都记者回访时依旧对总书记的嘱托记忆深刻。
耿福能生长于素有“川西南中草药宝库”美誉的四川凉山,很早便与中药材结缘。从走家串户收购中药材到创办药企,30余年来,他见证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变化。
截至2021年3月,好医生药业集团已在凉山州9个县的57个乡、121个村种植超过3万亩中药材,同时投资1.2亿元在布拖县建设全国最大的附子饮片GMP工厂,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同时,也造福了一方百姓。
耿福能告诉南都记者,总书记多年来对中医药的关注与指示,也为好医生药业集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他看来,传承发展中医药,离不开总书记强调的“守正创新”。
“‘守正’是传承好中华民族的大医精神,守住以病人为中心、悬壶济世的理念;‘创新’则是用现代科技的思想、现代医学的逻辑,来解读祖辈留下的中医药宝库。”耿福能道出他的感悟。
他相信,未来定能在新技术手段的加持下,继续从祖辈留下的宝藏中挖掘更多中医良药。
追梦者答卷——回访和总书记两会面对面的代表委员
统筹/主笔: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翁安琪 实习生 何嘉豪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