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都“两会·大家谈”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法官、学者等探讨灵活就业话题

完善处理新就业形态纠纷司法政策 让外卖小哥劳动权益保障“不落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孔学劭 03-09 01:19

  张成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

  李丰 全国人大代表、熊猫集团采购经理

  周广肃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

  王岑 苏州劳动法庭庭长

  李菲 灵活就业者代表、外卖小哥

  关注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3月8日,最高法工作报告也提到,完善处理新就业形态纠纷司法政策,依法治理欠薪问题,加强劳动权益保障。

  如何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制度支撑?8日下午,南方都市报“两会·大家谈”在线论坛,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一线法官、专家学者、灵活就业者共同探讨。

  政府工作报告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

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

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

  最高法工作报告

  完善处理新就业形态纠纷司法政策,依法治理欠薪问题,加强劳动权益保障。出台网络消费司法解释,对直播带货、外卖餐饮作出规范,让网上购物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南都“两会·大家谈”

  全国人大代表李丰 对转包分包多层用工关系 应明确发包先行兜底责任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者已经达到2亿人。全国人大代表李丰持续关注忙碌在社会一线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生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丰和全国人大代表柴闪闪一起,提交《关于对进一步规范外包类灵活用工模式提升就业质量的建议》。

  李丰谈到,近年来,人力资源类的外包公司兴起繁荣,常见的有快递员、外卖员、保洁员、安保、前台、客服等灵活就业岗位。但随之而来的一个现象是,不少用人单位把原本属于全日制用工的岗位通过灵活用工的方式外包,从而降低用工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

  “这导致参照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企业用工成本相对上升,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些企业也逐步开始或考虑将部分业务外包,不仅给合规用工带来极大的冲击,更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李丰说。

  李丰在调研中还发现,一些不规范的外包公司通过转包或雇佣一些社会组织及“众包”类个体经营者参与分包进行成本再下摊,使得劳务外包队伍庞杂,劳动关系越来越复杂化,责任模糊化。而且,层层分包使大部分劳动者没有清晰的雇主,享受不到社会和公司福利。

  对此,李丰建议,行业监管部门及劳动监察部门要把维护劳动者权益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特别是要加强社保属地化缴纳的落实,提高外包公司行业市场的准入资格要求。对于转包分包的多层用工关系,应该明确发包先行兜底的责任,同时鉴定外包行为和发包的共同用工责任。

  

  苏州劳动法庭庭长王岑 首先要界定劳动者与企业的法律关系

  “平台企业灵活用工的丰富样态,给辨识它的劳动用工实质带来了一系列困难。目前,要解决个案,还没有非常清晰的法律规则。”苏州劳动法庭庭长王岑坦言,困难背后,是灵活就业者与有关企业的关系,并不完全符合目前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去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门出台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平台用工关系。

  它划分了三种法律关系:一是民事关系,即普通的劳务关系,通过合同来确定权利义务。二是劳动关系,其从属性比较强,企业应当给劳动者充分的保护,包括缴纳“五险一金”等。此外,还有一种是不完全劳动关系,就是有从属性但是从属性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对劳动者进行底线保障。

  “分成这三类之后,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新业态劳动者自身的权利受到侵害之后,或者导致第三方损害,到底跟企业是什么法律关系,这样来界定从业者所能享受的权利是什么,或者谁来负责赔偿。”王岑说。

  王岑说,目前,苏州劳动法庭在司法规则方面,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在个案的定纷止争和化解矛盾过程当中,平台企业和新业态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的边界更加清晰。

  苏州劳动法庭是去年7月由最高法批准设立的全国首家专业化劳动法庭,以回应新经济发展的司法新需求,为劳动审判专业化改革探路。

  苏州劳动法庭在先行先试情况下,对平台经济、新业态的案件,采取保护好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双保护、双促进的理念。“规制平台企业,不意味着就是打压。我们还是要促进平台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周广肃 建议对不同用工关系确定不同保障责任范围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周广肃谈到,从长期的发展来看,不应将劳动关系作为保障灵活就业者劳动权益的先决条件。未来将劳动保障与劳动关系解绑,将是灵活就业人员相关劳动权益保障完善的一种思路。

  周广肃谈到,灵活就业是新技术冲击下,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革的一种具体体现。在法律关系上,平台经济下的灵活就业,介于传统的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之间,有一定模糊性,是一种非标准的劳动关系。

  在具体司法判例中,由于外包形式或利益诉求不同,法院的判定也各有不同。“这在实践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模糊点。”周广肃介绍,现在很多学者建议使用“独立工作者”和“非独立合同工”这样的新概念,重新定义灵活用工的劳动关系,进而确定对应的权利义务划分。

  周广肃还谈到,在一些纠纷中,司法要确定劳动关系再确定相应责任,这是目前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但并不意味着劳动关系就应该成为保障灵活就业者劳动权益的一个先决条件。

  “长远来看,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对相应的法律作出调整,对劳动关系和保障责任解绑,以适应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革。”周广肃表示,这就要求,根据用工形式新变化,对不同的用工关系,确定不同的保障责任范围。他也坦言,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摸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成刚 先解决短期急迫需求 再建立长期制度框架

  “灵活就业在创造就业岗位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面对当前的劳动保障困境,要有短期和长期的解决思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指出,首先应该解决劳动者的短期、急迫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期制度框架,考虑其他方面的需求。他坦言:“一步一步来,不要试图通过某一项法律或者制度一下子解决问题。

  张成刚表示,目前,四川、上海等省市已着手开展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发布了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的措施。其中,北京市出台的办法提到,在平台长期接单的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无本地户籍可参加当地的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这其实是非常大的放开。至于怎么定义长期接单,这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但是至少在方向上打开了一个窗口。”张成刚认为,不同城市可以结合自身资金账户、劳动力市场等发展情况作出政策选择。

  

  案件点评

  外卖小哥被注册为个体户 审理时按劳务实际情况来裁判

  灵活就业者代表、外卖小哥李菲指出,企业利用各种众包、层层外包等手段“规避劳动者关系”,有的要求骑手注册成个体工商户才能接单。有的外卖小哥出事故后,企业之间互相扯皮、打太极,没有企业为他们负责。

  被个体户化后的外卖小哥,如何保障自己的劳动权益?苏州劳动法庭去年审结了一起类似案件,确认注册为个体户的外卖小哥跟区域配送公司形成劳动关系,并支持了外卖小哥的诉讼请求。这起案件为规范灵活用工模式提供了生动范本,而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社会法十大影响力事例”。

  昨日的论坛上,苏州劳动法庭庭长王岑表示,裁判是考虑按照劳务的实际履行情况,而不是看协议的名称,也不会因为外卖小哥注册成个体工商户就失去了劳动保护。“这不是他的真实意思,他也没有自主经营和盈利的目的,所以我们认为个体工商户的设立本身就有问题,这是在规避劳动法的规定。”

  

  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 建议允许企业弹性安排法定节假日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法定节假日铁路、公路、疫情防控等运行压力较大。部分特殊工种从业人员在假期仍需坚守岗位,导致其与家人共处的假期时间被压缩且难以补足。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表示,建议允许企业弹性安排法定节假日。

  董明珠建议允许地方政府在《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对法定节假日规定的指导下,自行决定各行政区域内的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

  为此,董明珠认为应逐步放开企业对法定节假日安排的自主权,允许企业根据地方政府的指导,结合不同工种特点,在取得员工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灵活制定具体的调休政策;同时制定相应的约束措施和监督机制,避免部分企业滥用政策的灵活性,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董明珠强调:“但是有一条我觉得企业是不能偷换概念的,就是每一个人国家规定的法定休息日一定要确保。因为我们规定一年有50天,那企业必须要保证50天的休假日。”

  全国政协委员胡卫 建议就业政策向40岁及以上人员倾斜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带来一份“关于减少中年人力资源浪费”的提案。他称,中年人是国家进步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关键力量,不该把他们排斥在企业、政府招录范围之外。

  他解释称,在这年龄阶段的人员工作精力都比较旺盛,且上有老下有小,更应该加大对他们就业的重视,“要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历届生,无论是40岁,还是40岁以上的人员,我认为人各有所能,人各有所长,相关部门要助力他们尽其所能,发挥他们的所长。”胡卫说。

  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优化社会人力资源配置,胡卫建议,将就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向40岁及以上人员倾斜,以实现社会稳定和相对公平。他称,要修订相关劳动法规,要求用工企业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并在各类企业中保证一定的40岁及以上人员比例。

  另外,他还提出“倦鸟归巢”的人才回流计划,鼓励中年人才返乡建设。

  胡卫解释说,三四线城市和乡村的节奏显著慢于一二线城市,工作节奏更适合中年人才持续发挥能力优势,建议鼓励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出台“倦鸟归巢”的人才回流计划,支持乡村振兴和西部大开发。

  

  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 建议开展高校学科和专业现代化改造

  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建议,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量,转变大学生就业工作思路。

  倪闽景指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六方面:一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二是政策性岗位经过几年释放,空间越来越小;三是受国内外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学生出国留学受阻,部分专业学生就业比较困难;四是部分大学生存在慢就业懒就业不就业的倾向;五是疫情导致线下招聘大量转到线上,赴用人单位实习见习经常受限;六是供需专业不匹配,部分毕业生就业能力差。

  对此,倪闽景建议,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量;开展高校学科和专业的现代化改造,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着力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他还建议,保障特殊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率。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贫困家庭、身体残疾、少数民族等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部门要对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率提出刚性要求,把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通过“建档立卡”、人盯人等方式,确保这些大学生实现较高质量就业。

  出品:南都京沪新闻中心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陈秋圆 赵唯佳 记者 孔学劭 实习生 郭一蒨 张丽缇 崔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