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完善数字技术配套,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3-10 01:40

  全国两会期间,乡村振兴话题受到代表委员关注。全国政协委员金李建议,运用数字技术来促进农技下乡,以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全国政协委员杨德才提出,加强农村数字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多位关注乡村振兴议题的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了数字技术对乡村发展的提振上。应当说,互联网一直是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从8年前的淘宝村、淘宝镇,到现今的直播带货农产品、推介乡村旅游,短视频营销,数字技术在乡村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凸显。借助互联网,具有差异性和价格优势的农产品打开了细分市场。

  与以往不同的是,淘宝村的实践对数字设备、人才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农产品上架、交易、寄出通过简单培训即可实现。而当互联网相关产业本身实现迭代后,对数字乡村的相关要求提高了。直播和短视频考验的不仅有数字技能,还有基础设施如对通信网络的要求。委员所提出的“农技下乡”,事实上就是借助互联网建设农技专家线上知识科普资源平台,建立新型农民可终身学习的“数字职业学堂”,使农民通过短视频学习到包括数字技能在内的知识。让数字技能进入乡村、让通信网络覆盖乡村,无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

  另外,社区团购也是打通农产品供需市场,解决农户如何进入市场的方式,农户只需要确保农产品质量,根据订单备好产品,把配送、营销交给企业,这种模式被形象地称为订单农业。有专家提出,直播带货固然对销售农产品有很大帮助,但毕竟是“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在我国以小农户为主要经营主体的基本国情下,“农户缺少经营能力,让农户直接参加电子商务是不现实的”。因此,通过互联网整合企业的力量,更好地连接供需双方,是常态化助力乡村振兴更为可行的方案。可以认为,互联网+农业的不同模式,在滞销时期,直播带货更能纾困,在一般时期,整合资源的订单农业更可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但无论是直播带货还是订单农业,建立包括“从运输到存储、从包装到配送”在内的畅通高效的农村物流体系,都是农产品出村连接大市场的生命线。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中央一号文件与代表委员的建议不谋而合,而在乡村振兴大方向之外,纳入城市中网络原住民们的小关注也是乡村振兴必要之举。毕竟,乡村振兴是个长期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