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都专访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成平:

赵州桥历经千年屹立不倒 是安全和品质的一个范例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秋圆 03-14 01:29

  成平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

  安全无小事。每一个人的每一个不守法规的行为累积起来都可能酿成大祸。2018年兰州一收费站前排队的小车就遭遇“飞来横祸”:一辆“带病”上路又违法超载的大货车,在刹车失灵后仍多次不进入紧急避险车道,最后失控连续撞上多辆小车,导致15人死亡45人受伤。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成平接受南都专访时再次回顾了兰州这起事故,并以此为例谈道:“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所有人都守法守规。安全事故是可以大大降低的,安全水平是可以大大提升的。”

  交通安全是成平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她曾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有关交通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建设的提案。在她看来,健全安全体系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岗位的责任的明晰和落实。

  声音

  “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所有人都守法守规。安全事故是可以大大降低的,安全水平是可以大大提升的。”

  01

  交通安全

  不应容忍大货车超载等违规行为

  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成平谈到,兰州这起收费站的事故,就是从出车到装运直至上路行驶的每个环节,车主和司机都没有按照规则来办事,“道道失守,道道失控”。她特别提出,严重超载的大货车往往导致严重事故,当前要重视超载大货车给交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不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都在于‘三超’,即超速、超载、超时(疲劳驾驶),其对安全造成很大危害。”

  而对近年来先后发生的多起大货车严重超载造成人员伤亡、压垮桥梁的事故,她认为不应该容忍大货车超载等违规行为,否则不可避免再出事故。

  在交通事故的防治中,成平特别谈到“安全体系”的重要性。“货车超载压垮桥梁后,很多公众首先想到,是不是桥梁质量存在问题?事实上桥梁是按照一定荷载标准设计的,因此国家有法规标准对车辆最大荷载进行限制,即限载标准。我们从很多超载引发的事故分析发现,实际车辆荷载远远超过桥梁设计荷载。运输中也有很多环节违规,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如果人人都能守法守规,安全事故将大大降低。”成平说。

  02

  隐患清零

  激励政策可促进形成“文化约束”

  “不管是交通事故,还是安全生产事故,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违规行为多。”去年,成平作为交通运输部平安工地建设专家组组长巡回指导四川、甘肃和青海等地的平安工地“三送行动”(即送技术、送专家、送服务)。针对工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或可能的安全风险,提供解决思路和参考经验。她之前多年到项目上督察检查,看到各项目及相关管理单位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措施,不断改进管理,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包括一些违规行为。

  “违规行为的结果就是隐患,隐患积累多了,不出事故是偶然,出事故是必然。“成平直言。

  基于此,相关部门和地方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清零行动。

  隐患能否清零?对此,成平认为,少违规不违规,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但现在从业者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以及按照规章制度标准规范操作的自觉性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隐患还比较多,需要严格排查治理,向零违规、零违法的目标努力。

  成平指出,在安全监管方面,很多工作要做得更深更细。除了监管机制和处罚机制,还可以有一些激励政策。她举例子说,有的项目采取“积分制”,对工人发现报告风险隐患信息奖励积分、兑换小奖品,以此激励一线工人发现不安全因素、提出改进的建议。

  “奖励和惩罚都很重要,只罚不奖,不足以调动积极性。”成平表示,通过激励,逐步实现从“人管人”到“标准管人”,最终形成“文化约束”,这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03

  安全生产

  需要责任明晰到每个岗位每个人

  成平指出,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和体系,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的双重预防体系就是其中一部分。包括工程项目开工前,都会做风险的评价评估预测,看是否有不可接受的风险,如果有,就需要采取防范措施。此外,开展违法违规行为的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等。

  实际上,工程建设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安全的标准。成平介绍,在她任职的时候,交通运输部曾建立了一个安全生产体系,它由双重预防体系、责任体系等6个子体系组成,从制度上对生产建设进行规范。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意见,从7个方面提出了任务要求,包括建立安全改革发展体系、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健全依法治理体系、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强化基础保障体系、培育安全文化体系、完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等。

  “这次文件的出台,说明我们现在还有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体系的需要和意义,另一方面也说明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成平坦言,制度的具体落实是个问题。

  “责任体系的健全,要把责任明晰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去执行和落实,这一点现在还是有差距。”成平表示,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守规、安全,才能保证安全。

  04

  品质工程

  技术的基础上 更重要的是“工匠精神”

  一个工程,不仅安全要有保障,品质也要提升。成平坦言,有些工程,因为赶工期或其他原因,投入的态度和精力不够,粗制滥造。

  为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2015年底开始,交通运输部开展了“品质工程”建设,如今进一步提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但对此曾有不同认识,有观点认为:“现实中有些项目质量达标已经不错了。”“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要讲品质,小桥小路等普通项目要求不用这么高。”

  在她看来,品质二字,“品”是3个“口”,意味着它是值得品味的而非粗制滥造;“质”的繁体字是2个“斤”和1个“贝”字,意味着是在一定的资金投入基础上斤斤计较出来。“比如历经千年屹立不倒的赵州桥,就是安全和品质的一个范例。”成平说,在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赵州桥”。

  对于打造品质工程,成平认为,在技术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态度,它体现为一种“工匠精神”。不论工程大小,都应该经得起品味。“现在的工程建设技术上基本没有障碍,更需要责任心和匠心的投入。”成平说。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陈秋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