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资源数字化配置 59城仅8城及格
相关报告指出,百亿级资产交易总量城市合理配置或带来数十亿元增值溢价


在网上购物平台,可以很便捷地搜索了解到整个市场上的相关卖家以及价格、数量等信息,供需匹配后就可以快速交易了。如果网上交易的“商品”是城市公共资源、资产呢,又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图景?
日前,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伏羲智库联合发布国内首份《中国城市资源数字化配置指数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时代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手段,但总体上全国城市资源配置的数字化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报告所选取的59个城市中仅有杭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成都和重庆等8个城市超60分,整体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名词 城市资源数字化配置
以数字化创新服务公共部门拥有或经过公共部门授权管理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匹配、交易、投资与流通,包括有形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性资产、不动产、交通装备、消费品、废旧物资等,以及无形的服务、土地使用权、公共设施经营权、行业特许经营权和行政许可等处置权、所有权等。
城市资源配置 数字化是最优手段
课题组将数字化配置方式与传统拍卖行、产权交易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传统配置方式进行对比后发现,数字化配置具有交易流程周期短、资产处置效益高和交易成本低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是数字经济时代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手段。
以实物拍卖为例,线下拍卖平均竞拍次数约为6次,线上能达到30次;线上拍卖的跨区域竞拍者显著多于线下拍卖,超七成是市外用户;线下拍卖中佣金约为成交额的1-5%,线上拍卖竞买人无费用,买受人承担0.5-3%的技术和软件服务费,线上拍卖不需支付组织费用、人员费用及场地费用等。
报告指出,城市资源数字化配置,为社会和经济资源提供一个开放、联通、交互的统一平台,以数字化方式服务城市公共资源、资产在全国范围内匹配投资人、竞价、交易、流通,优化其配置效率,能够带来诸如城市资源高效配置和精准对接,资产溢价增值、财政增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现政府有效监管、减少权力寻租等直接效应,以及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盘活资产、构建“城市账本”,提升城市治理等间接效应。
杭京沪广深名列前五
近年来,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探索资源数字化配置实践,如上海市探索了“一网通办”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模式,深圳市建立了交易集团有限公司、阿里拍卖等市场机构发力资源交易及服务市场等。
这次发布的报告,选择59个城市作为样本,从环境基础、配置对象、配置过程、配置效果四个方面来考察,并选取了整体排名和各维度排名前30的城市进行了分析。
报告显示,我国城市资源配置的数字化发展水平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达到60分及格线的,仅有杭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成都和重庆等8个城市,大部分城市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城市间差异性明显。
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城市资源数字化配置指数相对最高,总体排名前10的城市中,东部就占了6个名额。西部地区由于重庆、成都、昆明的带动作用,表现好于中部和东北部城市。
从城市类别来看,直辖市资源配置数字化水平明显高于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其他地级市这两类城市,报告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政策层面具有更高的自主性与执行力,经济体量也更大,对资源数字化配置的需求和接受度也更高。地级市中仅滁州的指数得分高于平均值。
细化指标
“环境基础”
滁州力压宁波、上海,排名第五
报告显示,“环境基础”前四名为广州、北京、深圳、合肥,均超过70分。报告分析,这些城市近年来大力推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有了清晰的顶层设计和相应的落地措施,为城市资源配置的数字化转型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安徽滁州力压宁波、上海、济南、杭州,排名第五。报告认为,滁州从2010年起持续推出各种公共资源交易、产权交易、国有资产配置等相关政策及规定,使得政策环境趋于完善,因此在这一维度上得分较高。
“配置效果”
Top30城市平均溢价率超35%
从“配置效果”来看,综合考虑成交率、溢价率、新增的资产挂牌金额三个指标,报告显示,积极引入第三方互联网服务的城市,其排名相对靠前,前五位分别是上海、杭州、北京、重庆和苏州。各城市资源数字化配置效果提升空间巨大。其中“新增挂牌金额”反映了城市资源交易效果受到市场的正向反馈,使得城市管理者会倾向于继续使用该数字化交易平台挂牌交易标的物。“金额溢价率”指标反映了交易标的物通过数字交易平台的配置实现的溢价和增值程度。金额溢价率越高,说明数字交易平台对城市资源的价值挖掘和价值提升能力越强。
报告显示,2021年资源数字化配置溢价率排名前30的城市平均溢价率超过35%,实现溢价约430亿元,平均每个城市实现增收约14.4亿元,按照全国产权交易和公共资源交易年成交总额为45万亿元计算,在资源数字化配置保持一定水平下,可实现增值溢价达到15.75万亿元(超过2021年广东省GDP12.44万亿元)。从这个角度看,对一个拥有百亿资产交易总量的城市而言,采取资源数字化配置可能带来数十亿元的直接新增收入,并间接带动产业投资、就业、碳减排等经济社会效益。
专家意见
盘活城市闲置资源需要产权清晰和确权
发布会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资管理与资本运营中心主任文宗瑜点评指出,城市数字化资源配置要引入更多市场化力量和手段服务城市产业升级和闲置资产盘活,打破行政垄断的格局。城市资源数字化配置还要围绕产业升级与拓宽就业进行。文宗瑜认为,目前城市的发展现在面临的两大共同问题,一是有城市无产业,这就导致没有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二是有城市无就业,导致人才资源“一江春水向东南流”,这就要求拓展一些收入比较高的、有附加值的、能够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提供就业的产业。
而针对目前城市面临的资源闲置问题,文宗瑜指出,未来城市资源数字化交易,各类中介机构平台公司要和政府携手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把闲置的城市资源进行产权清晰,二是确权。“没有产权的清晰,没有确权,就谈不上城市资源的资本化交易,也谈不上城市资源的数字化交易,这是盘活城市闲置资源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陈秋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