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创佳绩,18金20银23铜位列“双榜首”

拼出精彩 留下感动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汪雅云 03-14 02:00

  杨洪琼 (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中距离、短距离坐姿)

  郑鹏 (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短距离坐姿)

  刘梦涛 (冬季两项男子长距离、中距离坐姿)

  刘子旭 (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

  武中伟 (单板滑雪男子坡面回转LL1级)

  纪立家 (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

  张梦秋 (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

  梁景怡在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项目比赛中夺冠。

  张明亮、闫卓、陈建新和王海涛(从左至右)在比赛后庆祝胜利。

  王晨阳 (越野滑雪男子中距离自由技术站姿)

  郭雨洁 (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

  毛忠武 (越野滑雪男子中距离坐姿)

  孙奇 (单板滑雪男子坡面回转LL2级)

  昨天下午,随着冬残奥高山滑雪男子回转坐姿项目落幕,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全部结束。历经9个比赛日的拼搏,中国代表团最终取得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的佳绩,历史上首次位列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双榜首。

  中国选手突破性佳绩不断

  

  本届北京冬残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第6次征战冬残奥会,也是首次以“东道主”的身份参赛。回顾往届参赛成绩,直到四年前的韩国平昌冬残奥会,中国队才首次凭借轮椅冰壶队的夺冠,实现了冬残奥会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

  如今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队参加了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实现了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同时,还在参加的各大项比赛里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其中雪上项目实现了多个历史性突破——在残奥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四个大项里,中国选手均获得金牌,最终雪上项目队共夺得17枚金牌、18枚银牌、22枚铜牌。而在本届赛事之前,中国运动员还从未在冬残奥会雪上项目上获得过奖牌。

  冰上项目中,轮椅冰壶队也连克诸多对手,以10连胜的壮举成功卫冕。至于2016年才起步组建的残奥冰球队,更是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就在小组赛以全胜战绩晋级四强,最终收获铜牌。

  

  运动员展现精神和实力

  

  本届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派出运动员96人,平均年龄只有25岁,其中有85人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88.5%,可以说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

  也正是这一群年轻的选手,在比赛过程里通过他们的勇气、坚强与乐观呈现了许多动人时刻:在开幕式上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的00后郭雨洁,首个比赛日就在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中夺得金牌,她也用“人生转折点”来形容北京冬残奥会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一人独得2金3银的河北姑娘张梦秋五次登上领奖台,换了五个不同的发型,麻花辫、双马尾、红蝴蝶结……每一次都青春靓丽,让人过目不忘;曾在冰球首秀比赛里就独进四球的申翼风在三、四名争夺赛里依旧不畏强手,“一挑四”攻破对手大门,帮助中国队锁定铜牌,而每次采访,这位90后小伙说得最多的还是“团队力量”。

  赛场内的拼搏之外,选手们场外的温暖情谊也感动着所有人:开幕前,加拿大代表团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费雷德里克·特吉恩因为在训练中受伤无法继续参赛,在得知她希望回国前能和吉祥物“雪容融”合张影后,“雪容融”果真及时出现在了她面前时,愿望得到满足的特吉恩也当场感动落泪;中国队越野滑雪运动员蔡佳云在获得奖牌后,并不急于庆祝,而是主动帮助其他选手卸下雪板;奥地利越野滑雪视障运动员卡丽娜·埃德林格在领奖时带着她的导盲犬一起登上了领奖台,“它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粉丝,”埃德林格说,“哪怕没有人为我欢呼呐喊,它也总会在那里。”

  “北京冬残奥会遗产一定会是持久的。”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高度评价了本届北京冬残奥会,“从2008年北京夏残奥会到2022年冬残奥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中国社会也在用一种包容的方式对待他们。希望本届赛事结束后,会有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自如地融入社会生活。”

  致敬 这些书写历史 的赛场传奇

  杨洪琼

(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中距离、短距离坐姿)

  32岁的云南姑娘杨洪琼包揽了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中距离、短距离坐姿组三项冠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冬残奥会上获得三金的运动员,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闭幕式上中国代表团的旗手。

  杨洪琼以前是云南省轮椅篮球队的一员,2018年才跨项到残奥越野滑雪。开始练习时,从三十多摄氏度的训练环境,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冰天雪地的训练环境,她一度十分不适应,在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后,这位女选手逐渐展示了过人的实力。

  虽然在赛前杨洪琼紧张到失眠,但比赛时她却发挥稳定,一举拿下首个参赛项目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坐姿组的冠军。有了这枚金牌后,杨洪琼的状态越来越出色,又先后夺得短距离和中距离冠军,成为中国队本届冬残奥会上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

  在最后一项比赛夺金后,杨洪琼接受采访表示,过去这么多年的付出值得了,她没有辜负自己的付出。特别是在得知自己将担任闭幕式中国队旗手时,杨洪琼激动地说道:“我都快哭了,太激动了,我一定好好表现,不辜负这份信任。”

  郑鹏

(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短距离坐姿)

  郑鹏在本届冬残奥会上一人独得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和短距离坐姿组两个冠军,也创造了中国队在这两个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29岁的郑鹏是福建莆田人,2013年在家乡残联的推荐下报考北京一所残疾人体校并被录取。作为南方人的郑鹏在从未见过真雪的情况下开始练习滑雪,曾经遭遇许多困难却咬牙坚持了下来。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5公里比赛中,郑鹏首次参赛就获得第四名,创下了当时中国队冬残奥会个人项目的最好成绩。

  时隔四年,郑鹏终于圆梦金牌,站上最高领奖台的他却没有过多提及自己的艰苦付出,而是将更多感谢给予了自己的教练和队友。

  刘梦涛

(冬季两项男子长距离、中距离坐姿)

  河北小伙刘梦涛第一次参加冬残奥会在自己的首个项目里获得的是一枚铜牌,而在此后进行的冬季两项长距离和中距离坐姿组比赛里都拿到了金牌,刘梦涛也直言:“奖牌换了颜色的感觉真好。”

  2016年4月,刘梦涛第一次接触滑雪。近六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想过放弃,但因梦想,仍坚持做好每天的训练。“每一天都很难,肩部、腰部的肌肉劳损和伤病也是常事,但困难总有办法解决。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感谢我们团队,我也要感谢坚持下来的自己,我的努力没白费。”刘梦涛说。

  张梦秋

(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

  00后姑娘张梦秋是在冬残奥会期间度过自己的20岁生日的,而2金3银的成绩也是给她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五次站上领奖台,她换了五个可爱的造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6年,张梦秋被河北省残联选中,成为一名高山滑雪运动员。2017-2018赛季,张梦秋首次参加残疾人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拿下一银一铜,顺利进入国家队,并很快开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谈及与高山滑雪结缘的过程,这个朴实的河北女孩儿只有感激:“我喜欢高山滑雪,它能让我快乐。”而说起比赛目标,这个不善言辞的姑娘总是自信地表示:“每次比赛,我的目标不是第二、第三,而是夺得冠军。我喜欢金色。”

  刘子旭

(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

  陕西小伙刘子旭是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首金获得者。他因一场车祸进行了单侧下肢截肢,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2013年,刘子旭被陕西省残联射箭队选中,成为了一名射箭运动员。2017年,他加入残疾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国家集训队,从此开始了滑雪训练。

  2021年12月在芬兰举行的残疾人冬季两项欧洲杯中,刘子旭荣获男子坐姿冠军,这是中国队在该项目上获得的首枚世界比赛金牌。他表示,冬残奥会对于他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冬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的最高舞台,也为残障人士提供了一个为国争光的机会。

  武中伟

(单板滑雪男子坡面回转LL1级)

  来自河北邯郸的武中伟出生于1995年,2019年入选国家残疾人单板滑雪队。他曾获得两届残运会单板滑雪坡面回转金牌,并在2020年亚洲杯障碍追逐中夺金。如今能在家门口拿了自己第一块奥运金牌,武中伟心情也无比激动。他说,之前自己缺乏自信,是体育让他变得越来越自信。

  王晨阳

(越野滑雪男子中距离自由技术站姿)

  20岁的王晨阳2015年开始练习滑雪。第二个赛季,这位河北小伙就开始参加国际大赛,当时的成绩多排在20名开外。不服输的性格让他更加发奋训练,终于在本届冬残奥会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了一枚金牌。他也说这是自己运动生涯最幸福的时刻,“体育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可以做到”。

  纪立家

(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

  19岁的纪立家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人,2016年河北省残疾人单板滑雪队成立,纪立家凭借出众的运动才能,被教练看中,由此开始单板滑雪专项训练。但在冬残奥会测试赛中,第一次在残奥场地比赛他就失误了,那次失误也让纪立家感觉到压力,甚至紧张到睡不好觉。在此后的比赛中,纪立家更加努力,坚持日复一日进行训练,最终他的梦想得以成真。“感觉之前经过的所有的困难和挫折,这一刻都值了!”他说。

  郭雨洁

(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

  郭雨洁是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开幕式旗手。这位尚不满18岁的河北女孩左手先天性残疾,但从小就展现出了很高的运动天赋,曾参加过河北省体操和游泳项目选拔,都成功入选。而后来确定练习滑雪运动后,郭雨洁获得过2021年残疾人冬季两项欧洲杯女子站姿组短距离第3名,并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比赛摘得3金3银。

  毛忠武

(越野滑雪男子中距离坐姿)

  毛忠武从小爱好体育,接受过乒乓球和轮椅竞速的训练,还曾在大连国际马拉松轮椅半程比赛中连获两次亚军。之后转去练越野滑雪项目,是越野滑雪项目里年龄最大的选手,他昔日教练就表示毛忠武是个非常自律的选手,很能吃苦。而他自己夺金后也表示,希望中国残奥运动员在冬残奥会赛场上的顽强表现和优异成绩,可以鼓舞更多的残疾人朋友积极面对生活,“我相信这种意志力会感染那些遇到挫折的人,让他们可以勇敢地继续前进。”

  

  孙奇

(单板滑雪男子坡面回转LL2级)

  不满23岁的孙奇经学校老师的引荐先是开始残疾人自行车项目的训练,随后改练冬季项目,走上了单板滑雪的道路。2018年参加平昌冬残奥会时,孙奇比赛时摔倒,获得了第11名。但他没有因此消沉,而是更加刻苦努力。这次夺冠,孙奇也激动不已,他说:“心里只有四个大字——我做到了!”同时表示成绩来自他和队友们互相打气、互相鼓励的结果,“今天的成绩是我们所有人的!”

  中国轮椅冰壶队

  回顾本届北京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可以说是“低开高走”,循环赛前两场分别输给加拿大队和瑞典队,开局两连败。此后,他们重新调整状态和战术,豪取十连胜,成功卫冕。

  中国轮椅冰壶队组建于15年前,当时轮椅冰壶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空白期”,而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难度更大,要付出更多努力。冰面寒冷、久坐不动、近40斤的冰壶、每天数小时训练……这些对轮椅冰壶运动员而言,都是要面对的现实困难。

  直到经过多年发展,队伍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也逐渐有了他们专属的训练场地。到了2018年,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平昌夺冠,拿到了中国冬残奥会历史首金。

  进入北京冬残奥会备战期后,队伍打出了“平昌夺冠已成历史,从零开始奔向北京”的标语,每年仅休息一周多的时间,就是为了能实现家门口成功卫冕的目标。最终这支冠军之师成功捍卫荣耀,实现了连续两届冬残奥会夺冠的壮举!

  梁景怡 (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

  来自河北的梁景怡自幼左臂残疾,但他天生好动,酷爱体育运动。2016年,他通过层层选拔加入了国家残疾人高山滑雪队。高山滑雪是个充满危险的运动,选手滑行时速可超百公里,尽管在训练备战中梁景怡遭遇过很多挑战,但他都坚持了下来。最终在超级大回转比赛中一马当先,如愿摘金。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汪雅云 实习生 吴伟恒 专题图片: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