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国民经济恢复好于预期

“实现全年5.5%经济增长是有基础的”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综合 03-16 01:10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1-2月份,国民经济恢复好于预期,为今年一季度开好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3%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经济呈现出了阵阵的暖意。”付凌晖介绍,今年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大,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工业生产和投资消费增长加快,进出口增势良好,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成长壮大,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积极变化明显增多。

  数据显示,1-2月份,涉及工业、服务业、市场销售、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2021年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2%,比2021年12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26亿元,同比增长6.7%;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763亿元,同比增长12.2%;货物进出口总额62044亿元,同比增长13.3%。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63万人

  发布会披露,1-2月份,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63万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9%;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9%。

  付凌晖表示,在春节和冬奥消费带动、大宗商品销售和升级类商品销售加快、网上零售额助力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下,今年以来市场销售明显改善,增速回升。“1-2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6.5%,餐饮收入同比增长8.9%,仅餐饮收入增长拉高社零总额增速比去年12月份高1个百分点左右。

  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

  “从1-2月份指标变化情况看,将进一步增强实现全年5.5%增长目标的信心。”付凌晖说,从当前面临的条件来看,实现5.5%的经济增长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国经济在持续恢复,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动力足的特点比较明显。下阶段,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将有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付凌晖表示,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在加大,国内经济恢复仍不均衡,部分地区散发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行业企业地区有所分化,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仍在加大,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仍比较突出,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后期走势仍待观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解析

  市场

  春节、冬奥消费带动明显

  上年同期,受到就地过年等因素的影响,长距离出行大幅度减少,今年虽然部分地方还存在散发疫情,但是疫情防控整体上更加精准。1-2月份长途出行明显增加。铁路、民航客运量比去年同期都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加之冬奥期间冰雪产品的销售明显增加,带动了商品零售和餐饮业的增长。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滑雪运动装备和冰上运动类商品销售也是成倍增长,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也是“一墩难求”。

  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消费市场韧性足的特点比较明显,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没有改变。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就业扩大,居民收入增加,社会保障改善,以及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态势有望延续。但是也要看到,近期国内多地疫情散发,对相关地区消费制约可能会增大,消费恢复基础仍不牢。

  企业

  中下游行业、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

  “对工业增长我们还要保持一份清醒!”付凌晖在回答多位记者提问时,数次提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上游价格上涨幅度高,对中下游行业、小微企业的不利影响。

  从1-2月份主要数据情况来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出现明显回升,经济运行积极向好的势头在增加。但确实要看到,目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从国内来看,经济仍然处在恢复之中,不均衡的情况还是存在的。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上游价格的上涨幅度还是比较高,对中下游企业压力比较大,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还比较突出。

  就业

  总量压力和结构矛盾仍存在

  在生产需求改善的同时,城镇调查失业率为什么有所上升?付凌晖回答,这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总的看,在经济形势改善的同时就业还是保持了总体稳定。

  中国在春节后换工作的比较多,从历史来看,每年1-2月份,特别是2月份,都会出现季节性上升。随着工作逐步稳定,失业率到3月份后会逐步回落。

  与历史相比,总体来看大学生失业率还处于较高水平。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矛盾还存在。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076万人,总量创历史新高。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高技能人才短缺,大龄低技能人才求职难,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并存。

  房地产

  下行态势减缓,房价降幅收窄

  去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定的下行态势。但是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持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出现了积极变化,房地产下行态势有所减缓。1-2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7%。

  从房价指数来看,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虽然环比下降,但降幅在收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进一步推动坚持房住不炒,坚持推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构建房地产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房地产发展“租购并举”,进一步满足商品房市场正常需求,相信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还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外贸

  继续两位数增长,韧性显现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增长韧性持续显现,去年我国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在高基数基础上,今年的1-2月份进出口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3%。

  推动贸易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生产供给稳定优势明显。从全球来看,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做得还是比较好的。生产秩序比较稳定,尤其是我国工业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优势明显,企业在疫情条件下,适应外部需求变化能力在增强,有利于支撑出口增长。二是世界经济尽管受到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等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确定性,但总的来看,世界经济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对中国的产品需求仍然在扩大。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国新办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