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增3例确诊,甄别重点场所17个涉及5区
天河南街道、冼村街道、兴华街道部分区域划为封控区、管控区

3月15日,广州赤岗街在广州塔东广场开展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 南都拍客 陆幸生 摄

昨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2022年总第27场)举行。会上通报广州新增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根据病例活动轨迹及流调情况,甄别相关重点场所17个,涉及5个区。
新增病例
病例1,男,37岁,现住天河区天河南街广和社区。该病例3月13日搭乘高铁从外省返穗后,在广州南站核酸采样,结果阴性;3月16日,在单位组织的例行核酸检测中初筛阳性,经原样送检、重采复核阳性。
病例2,男,7岁,系病例1的儿子,与病例1共同生活。16日,在密接者排查过程中,核酸样本阳性,复核阳性。
病例3,男,34岁,系病例1的弟弟。3月13日,该病例与病例1同行从外省返穗,13日、14日、15日连续3天核酸检测结果阴性;16日,在密接者排查过程中,核酸样本阳性,复核阳性。
以上3名病例均于16日上午闭环转运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隔离,经医疗救治专家组综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目前病情稳定。
重点人群
截至16日15时,甄别密接152人、次密接32人,已落实核酸采样及管控措施,已出结果均为阴性;重点人群97人,全部赋“黄码”发送提醒短信,实行“七天三检”。
重点场所
天河区7个:天河南街广和一街14号、肉鲜荟(天河直街店)、7-11便利店(天河路第二分店)、体育西路小学(西校区)、安亲之家、广州殡仪馆、中化广东有限公司。
黄埔区7个:黄埔边检站、云埔街春晖二街67号、广州市开发区医院南岗院区、品盛生活超市(黄埔店)、水果店(福之岛生鲜超市)、中大附一医院东院区、中山大道东227号伟萌五金店。
荔湾区1个:中山七路187号美荔心筑。
越秀区1个:大东街仁秀新街10号之一。
番禺区1个:广州南站。
采集病家及重点场所环境样本264份,4份病家环境样本和1份工作场所阳性,其余已出结果均为阴性。
封控区
天河区的广和一街小区12号、14号、16号楼,体育西路小学西校区,安亲之家(广利路55号),中化广东有限公司(华夏路28号富力盈信大厦13楼),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燕岭路418号);黄埔区的云埔街春晖二街67号凯信东方华庭A1、A2、A3栋,黄埔边检站。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
管控区
天河区的广和一街小区11号、13号、15号楼,广和路162号、172号、182号、136号,肉鲜荟(天河直街),7-11便利店(天河南街天河路188-3),聚侨苑小区(广利路55号);黄埔区的云埔街春晖二街67号凯信东方华庭小区;荔湾区的美荔心筑。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管理措施。
防范区
黄埔区的云埔街榕环南路、开创大道、黄埔东路围成的三角区域。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管理措施,非必要不离开。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有了哪些最新变化? 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新增
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
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重症治疔
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
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
病原学特点
目前Omicron株感染病例已取代Delta株成为主要流行株
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增加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Paxlovid)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
中医治疗
增加针灸治疗内容;增加儿童中医治疗相关内容
消毒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修改
轻型病例改为集中隔离
第九版
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第八版
第八版
应当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
第九版
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
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第八版
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监测
第九版
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第八版
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流行病学特点
第九版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第八版
发病前1-2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
疑似病例排除
第九版
连续2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第八版
连续2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且发病7天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仍为阴性
有疫苗接种史者,血清学IgM和IgG不作为排除指标
分析
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五大看点
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
方案要求,疑似病例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立即进行核酸检测或闭环转运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进行集中隔离管理或送至定点医院治疗,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表示,核酸检测仍是确定新冠感染的“金标准”,抗原检测不能替代核酸检测。
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
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病例分类收治措施。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
进一步规范抗病毒治疗
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写入诊疗方案,即: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Paxlovid)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
对中医治疗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
有关专家表示,方案结合各地临床救治经验,加强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增加了针灸治疗内容;结合儿童患者特点,增加儿童中医治疗相关内容。
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及其后注意事项
据介绍,国内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
据此,新版诊疗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中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此外,方案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新华社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梁炜培 崔俊超 实习生 刘慧敏(除署名外)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