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建议:
登录网游强制使用人脸识别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青少年和网络游戏的“拉扯”持续引发人们的担忧。如何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州市委员会主委于欣伟建议游戏企业强制成年人用户采用人脸识别登录网络游戏,同时也需压实企业、学校与家长的责任,加强对家长技术手段的辅导。
增加人脸识别验证需求频率
履职5年来,于欣伟共提交26件提案,其中近一半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涉及范围包括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未成年人保护、健康管理等方方面面。
近年来国家制定或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明确了游戏企业、家长、社区、学校等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工作中的主体责任,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未成年人因身份信息冒用或网络原因不被防沉迷系统识别,绕开了防沉迷系统玩游戏。
为此,需要进一步压实游戏企业、学校和家长责任。于欣伟建议,游戏企业应要求成年人用户在交易、登录时强制人脸识别,减少疑似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户的人脸识别时间周期、增加人脸识别验证需求频率。
同时,学校要加强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管理,严把校内上网服务安全防护关,强化教育疏导关,丰富学生的文体活动,构建家校共育协作机制。家长也要树立家庭是防沉迷第一防线的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自己的管理责任。
利用区块链监管未成年人上网
于欣伟持续关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一主题。早在2018年,她便建议尽快出台强制性分级标准,防止未成年玩家沉迷网游。“应从文化价值导向、限制时间、对抗程度(枪战、血腥)等,根据国家的定位和要求,由行业协会、专家来讨论参与制定这个标准。”她举例道,比如按年龄段(6-12岁,12-18岁和全年龄段)和内容性质(价值导向、健康程度、时间限制、对抗程度等)进行细分,详细定义内容标准,确定不同游戏的适用人群。
于欣伟每年都会从不同角度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进行提案。2019年,她在相关提案中提出,建设网络游戏第三方评价机制,打造真正基于民间力量的网络游戏评价中心。2021年又进一步提出,利用区块链具有的不可篡改、可溯源、分布式等特性,实现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监管,减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伤害。
- 下一篇:建议给直播高额打赏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