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东莞大朗城管队员记录从封控到解封的战疫故事:

封控区的那些日与夜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田玲玲 03-23 01:20

  城管队员们组成“人梯”,把生活物资送到群众手中。

  大朗城管队员换上“大白”,奔赴封控区参与抗疫。 受访者供图

  这个春天,疫情再次袭来。

  2月28日,大朗镇佛新社区某科技园实施封控管理。根据大朗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3月2日,大朗城管分局紧急组建10名队员成立专班前往支援(后增至12人)。

  在园区从封控到解封的15个日与夜里,大朗城管队员们穿着密不透风的“大白”,在高温下,爬着楼梯,为园区392间宿舍770多名住户登记人员资料、送餐等。

  大朗城管队员郑博毅用6000多字记录下了这段时光,以下为日记节选内容。

  3月2日 “城管蓝”化身“大白”

  3月2日下午,大朗城管分局临时紧急调度,集结首批共10名队员成立科技园专班,奔赴该园区执行封控区人员服务保障任务。

  下午3时45分左右,专班所有人员提前到达科技园3号后门对面临时工作站。该工作站设在人行道上,是用帐篷搭起的临时办公点。

  下午4时许,专班根据三人小组的工作安排,要上楼核实园区里所有人员的信息情况,并明确专班的职责主要是给封控区里的群众(含因封控而滞留的人员)上门送餐、送生活物资,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以及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样等。

  说实话,想着要近距离接近封控区人员,我们还是有些害怕。工作站的王医生给我们作了防疫培训,答疑解惑,让我们消除了心中顾虑。穿上防护服、戴好头套、口罩、面罩、手套、脚套等防护“六件套”,我们10名“城管蓝”瞬间化身“大白”。

  园区里共有770多名人员,主要集中居住在3号后门左侧的两幢宿舍楼,其中二十几人居住在其他幢办公楼或工厂里。两幢宿舍楼各6层,均无电梯。

  按照队长叶冠廷的分工安排,每层楼设一名固定的负责人。我们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两人一组开展核查登记工作。我们先敲宿舍门,请里面的群众戴好口罩,再登记里面的人员情况,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把每间宿舍的人员数量、小孩、老人、性别等情况以及联系电话,一一作了记录,并提醒他们不要串门。在每层宿舍中间约70米的走廊里,每组人员足足走了一个半至两个小时。

  第一天工作量不大,我们每个人都经受住了考验,没有一个人退却,并顺利完成交办的任务,专班工作就此拉开了序幕。

  3月3日 配合采样后化身“外卖小哥”

  今天是我们专班协助医护人员上门进行核酸采样和为园区人员送餐的第一天。按照昨天的分工,每层宿舍楼的负责人协助一名护士到对应的楼层进行采样。采完一人接着采下一人,采完一个宿舍接着下一个宿舍。

  虽然外面阳光充足,但楼道里采光并不算好,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有时候需要扫几遍才能扫到完整的采样管码。我们戴着口罩和面罩,呼吸的气息使得面罩经常起雾,戴眼镜的同志要看清采样管上的数字信息显得更加吃力,但大家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完成一个又一个扫码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完成采样后稍作休息,就到了送午饭时间,我们当上了“外卖小哥”。这是一项体力活,我们两人一组,把一箱箱热乎乎的饭菜抬上楼,按照写好的房号分派给群众。这几天天气变热了,中午气温逐渐升高,伙伴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趟上去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身高1.86米的叶贺容是我们当中最高的一个。由于现有最大型号的防护服都不能满足他的身高要求,穿上与身材不相匹配的防护服,他担心动作太大会扯破,抬饭送饭的时候只好“委屈”缩着头、弯着腰。

  下午5:30左右,我们忙完其他工作,又穿上“六件套”给群众送饭,送完后已经到晚上七八点,我们才坐下来吃晚饭。

  3月4日 为13名重点服务人员送药

  第三天开始,我们每日除了协助医护人员扫码做核酸采样和送餐例行工作,还要配送生活物资。

  佛新社区陆续给封控区人员准备了口罩,送来方便面、水果等物资。封控区里面有13名重点服务人员,其中有糖尿病、心脏病人2人、高血压病人6人,专班的伙伴们每天从王医生那里领取药物,直接送到患者手中,保证他们服药用药的连续性。

  一名滞留的群众反映没有换洗的衣服,叶冠廷队长利用中午时间给他买了一套衣服。一名群众在洗手间摔跤导致左肩流血,经120闭环送往常安医院就医;该群众所在楼层的负责人梁照伦通过电话了解关心其恢复情况,安抚他慢慢养伤。

  3月6日 防护服写下对妻子的思念

  今天是专班进驻以来工作强度最大的一天。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镇政府为封控区送来了慰问生活物资,佛新社区也为封控区人员提供了矿泉水。我们今天除了完成核酸采样和送餐等例行工作,还要派送重达5吨的“大礼包”。

  早上一到工作站,伙伴们便和佛新社区驻点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卸完770多箱慰问生活物资。为了确保把新鲜的生活物资在当天送到每个群众手中,今天刚好全镇暂停全员核酸检测,分局领导调配15名同志支援。宿舍楼没有电梯就用“人梯”,每层楼的楼梯上安排5至6个人,通过传递,像“蚂蚁搬家”一样,把一箱箱慰问品从一楼传上六楼。

  叶沛轩是专班的成员之一。因抗疫需要,很多同事选择留宿单位,他也是“不归家”成员之一。

  最让人感动的是,3月6日傍晚,离家多日的他,情不自禁地在防护服的背后写下了对妻子张晓敏的思念,把“张晓敏,我好想你”的“大白”照片发到朋友圈,令无数人动容。看到叶沛轩在朋友圈发的这条表白,很多朋友留言“东莞加油”“大朗加油”。

  张晓敏是我们大朗城管分局女子执法服务队员,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员。她和分局女子队其他成员一样,不缺席每一轮核酸检测保障工作。在抗疫的一线上,分局还有几对像叶沛轩和张晓敏这样的城管夫妻,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用“小家”的守护换来“大家”的安康。

  3月16日 15天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本来预计3月11日全镇交通管制可以解除,结果却出现了小插曲。虽有些失望,但我们不气馁。3月11日中午12时,全镇再次开展大规模核酸筛查。为了支援封控区旁边管控区核酸采样点的保障工作,在专班中临时抽调5名党员前往支援。

  3月16日晚,镇指挥办发出《关于大朗镇6个封控区域解除封控管理的通告》。得知“科技园解封”的喜讯,伙伴们欢呼雀跃。整整15天的服务保障工作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科技园专班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任务。

  听分局领导说,这段时间带队支援科技园的医疗队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很是认可,希望我们原班人马继续随医疗队伍参加其他封控区保障工作。

  采写/整理:南都记者 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