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滥用制裁无法带来和平,反而伤及无辜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孙兴杰 03-31 01:30

  来论

  在3月2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俄乌冲突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政治谈判,战后秩序的重建最终还是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地区安全框架。全方位、无差别的经济制裁会伤及无辜,损害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冲击。

  中美元首视频通话时,习近平主席强调,作为大国领导人,我们要考虑妥善解决全球热点问题,更要考虑全球稳定和几十亿人民的生产生活。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受罪的还是老百姓。可以说,中方的主张和态度是切中要害的,面对世界局势的动荡和变化,需要综合施策,既要面对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也要以系统的观念审视和看待已然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国际和平与世界经济是全球秩序的一体两面,相互依存,不可偏废。

  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尤其是大宗商品,比如粮食、能源等价格飙升,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必然会造成全球价格的上涨,而首先受到伤害的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低收入群体。劝和促谈,尽快停火止战,避免更大的人道主义危机,是各方的当务之急。俄乌冲突有复杂的历史经纬,也是欧洲乃至西方国际体系中矛盾积累的剧烈爆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中方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一直鼓励双方直接谈判,提出了解决俄乌冲突的中国方案。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国急剧升级了经济制裁,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经济战。全方位、无差别的制裁不仅施加于俄罗斯,也波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其实已经超出了经济制裁的范畴,是对世界经济的大规模轰炸,必然伤及无辜。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及将近一半的经济总量没有参与到对俄制裁之中,原因就在于,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尤其是绝大部分还不富裕的群体需要解决自己的生活和生存问题。美国在祭起制裁大棒时需要考虑到其中的后果。通胀、食物短缺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秩序震荡,都可能是无差别经济制裁的“次生灾害”,而这些灾害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灾难。制裁没有解决热点问题,倒是造成了新的难题。

  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2021年制裁评估报告》,截至2021财年,美国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计达到9400多项,比20年前增长了近10倍。在这个数据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制裁超级大国”的崛起。从反恐战争之后,美国为了切断恐怖主义组织的资金来源而将经济制裁尤其是金融制裁作为超级武器。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金融超级大国,美元是霸权性货币,从支付、结算、储备等各个环节,美国主导甚至控制了全球金融体系。当然,这种控制是隐性的,甚至不为人察觉,但是美国一旦将金融货币“武器化”,就会上瘾,将其作为“趁手兵器”随意挥舞,连美国的盟国都会受到美国制裁大棒的威胁。

  全球经济高度互联互通,去年中国与美国、欧盟的贸易额创新高,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与中国经济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日常生活全球化”成为现实。对于俄乌局势,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对话谈判,争取早日实现和平,中国以及大多数国家没有去选边站队,也不是绕过制裁,而是要捍卫自己正当合法的利益。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形势越是复杂,越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是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局面,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滥用制裁,只能伤及无辜,让本已苦难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战争是灾难,制裁也会制造灾祸。 □孙兴杰(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