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大学“直播带人”,解决就业办法总比困难多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4-02 01:20

  “这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综合能力强,很有后劲,用人单位可以考虑选择……”日前,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带领20名毕业生亮相直播间,通过B站、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向企业和公众开展该校2022届毕业生首场线上推介活动,接下来的时间,该校将连续开展10场线上直播,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企业开展专项推介活动。

  直播可以带货,可以卖农产品,当然也可以“带人”。别具一格的“直播带人”赚足了眼球,不仅数据不俗,而且参与企业超出了学校预期,“直播到后阶段,企业HR们开始抢人了,甚至有‘潜伏’在观众群里的其他企业HR直接给学生发了意向签约信息”。

  这所大学的“直播带人”新形式,其实是学校在封控管理期间想出的“没有办法的办法”。从去年冬天开始的企业走访,到了签约面谈的关键时期突然遭遇疫情,“我们不能等解封了再做工作,怕来不及”,学校对这种“直播带人”形式的背景介绍,让人看到疫情防控特殊情况下的一种主动应变。

  “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要干了出来,就可能会是另一种别开生面。上海海洋大学的“直播带人”所展示的,不仅是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新尝试,更重要的也是一种本着开放思路进行的探索实践。要相信,大学生就业难题,只要肯下功夫、用心思考,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此之前,辽宁、湖北、河南等多地也在尝试通过“直播带岗”的模式,来帮助求职者就业,为企业搭建线上云招聘的平台。

  也就在近日,教育部还发起了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的专项行动,文件特别点名新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含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给出具体数量指标,要求其坚持实地走访为主,“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每所学校书记(校长、院长)正职共拜访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100家。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巨大、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来自教育部的权威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都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特别是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局部地区疫情防控又骤然吃紧,打开思路、多元探索就成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从这个意义来说,上海海洋大学的“直播带人”引发围观,是一个不错的试验和示范。

  新的媒介传播技术、平台与形式,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场景激活更多的可能性,这是“直播”带给社会人才交流、大学生毕业招聘的一个启示:变的是求职、择业的方式,不变的是就业市场供需的逻辑。借由在线视频的方式,地方政府、学校以及用人单位实现信息与资源的贯通和连接,而花哨的形式背后依然需要包括信息求证、资质审核以及法律兜底在内诸多线下保障力量的跟进,看似因为疫情原因所倒逼出的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是否同样也在刺激和提醒着后疫情时代创新的常态化?

  永远不变的,可能只有变化本身。直播这种新方式,从一开始为不少传统领域所非议,到现在各行各业都希望能“借船出海”,重要的可还不是直播这个形式,而是选择接受和拥抱的姿态。传统毕业生推介思路、形式遭遇瓶颈,是否真正花心思去想办法,是否充分运用能想得到的一切手段去求解难题,考验的是一所大学管理思维的开放程度与胸襟。在此之前,还有大学也曾“放下身段”、坦承就业的严峻,用公开信的方式向其校友发出呼吁,希望用人单位能“慧眼识珠,守望相助”。无论是“直播带人”,还是用公开信呼吁求助,一所大学不仅没掉价,都反倒因此博得不错的风评。开放的思维、务实的态度、求变的勇气,恰恰是大学给他们的毕业生上的一堂人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