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歇业一键申请同步秒批,也是优化营商环境
据央广新闻报道,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深圳市场监管局在深化准入准营退出新改革方面,推出系列举措助企业发展。值得关注的是,为促使市场准入更加高效规范,市场退出更加畅通有序,歇业登记制度今年已在深圳全面推行,该制度允许商事主体在经营遇到暂时困难时申请歇业,帮助市场主体缓解经营压力,渡过临时性难关,企业现可通过“注销一窗通”平台提交申请。
一键申请自主歇业,以及其身后崭新的歇业制度,在公众层面的确略显陌生。因为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歇业制度才在全国范围推开。条例明确,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以降低存续成本。各地陆续出台相关细则推动落地实践,歇业制度为暂时面临经营困难但在一段时间内又不愿注销的企业,给出了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停机保号”路径。
而深圳,正是此项新兴制度的先行先试者:2021年3月,深圳正式开始实施5个月前已获得通过的新修《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在全国率先建立歇业登记制度。而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探索与国家层面对此的肯定和推广间隔仅一年,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开,制度改革的节奏在明显加快,这反映的可能不仅是施政决策的响应速度,还有对深圳样本的充分肯定。此番深圳更进一步,对歇业制度的执行细则、流程衔接进行优化和梳理,正是营商优化再接再厉、不断挖潜的一个过程。
在通常的理解中,高效、便捷、顺畅的市场准入和商事登记机制无疑是一座城市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指标。而更进一步,为市场主体的顺畅歇业提供同样便捷、高效的政府公共服务,也是现代城市越来越宽容、大度和人性的体现。
2018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的“三十证合一”,深圳此番在歇业办理效率上所做的“绣花文章”,承接了深圳自2013年就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管是商事登记、暂歇还是注销,都可以一以贯之地实现“秒批”服务,老实说这可能并不容易。在不少普通社会成员的观感里,见到更多的是,允许企业歇业、退出,却在具体办理流程上“卡壳”、非难,市场主体在一座城市里的具体营商环境体验,可能就是在这样的细枝末节处见了真章。
正因为如此,深圳一键申请自主歇业与想尽办法推动“秒批”的做法,才尤其具有示范意义。“秒批”是一次数字政务的效率提升,将市场监管、社保、住建、税务、海关、银行等部门数据接口统一归集,在客观上减少了市场主体额外的申请成本与沟通负累。理论上讲,只要市场准入能够实现“秒批”,市场主体的“暂歇”甚至退出就同样不该有任何体制、机制障碍。
与此同时,允许市场主体自主申请“歇业”,在下一步或许还可以成为政府助企纾困的施策线索。市场主体一键提交的歇业申请,是否能够实现相关信息的更进一步政务共享,系统也主动梳理和排查企业可能有资质享受的帮扶政策,进而“秒速”反馈,让助企纾困政策与商事主体申请“歇业”之间也有机会实现高效互动。
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无论成败兴衰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在关注市场主体的准入便捷同时,也要看到保障其暂歇、退出便利的重要性。有关部门能否做到高效响应,从侧面呈现了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与施政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