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2022清明奇妙游》又出圈,南都专访总导演陈佳:

风起清明 共赴一场宋风雅集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侯婧婧 04-07 00:43

  陈佳

  《陇上踏歌行》展现清明节气的农事场景。

  《岁时百问》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制作、聚焦中国传统节日的《风起清明画屏中——2022清明奇妙游》于4月4日首映,播出后,多个节目登上微博热搜。

  节目播出前夕,总导演陈佳在接受南都专访时笑谈,清明真是一个不容易呈现的节日,因为它兼具“慎终追远”与“踏青郊游”两重情感色彩,还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寄托着中国人对生命的哲思。在节目编排上,陈佳做了大胆突破,用中国古典园林“移步换景”的形式组接,宋代婉约派词人秦观、李清照,豪放派词人陆游、辛弃疾,书法界的“宋四家”,民间侠义传说中的包拯、展昭、白玉堂等角色,都以不同方式“入景”;艺术家李玉刚、关大洲,新生代艺人许佳琪、赵让等参演,也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

  “自我内卷”

  办一场文艺范儿的宋风雅集

  去年以来,河南广电出品的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每有“出圈”之作,“网剧+网综”的精致结构也赢得了市场欢迎,其中,陈佳曾作为《端午奇妙游》的总导演,参与编创了《洛神水赋》等人气节目。今年受委约执导《2022清明奇妙游》,她决定采取一种新的结构。“这一次,我是自己推翻自己,用网络流行语来说,我们导演组在‘自我内卷’。”陈佳对南都记者笑道。

  宋人李公麟所绘的《西园雅集图》给了她“结构上的启发”,画中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宋神宗元丰年间,驸马都尉王诜曾广邀文人雅士相聚于开封西园,或吟诗作画,或抚琴听曲,或宴饮观舞,或对坐清谈,“极人间清旷之乐”。客中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米芾、晁补之、僧圆通等人,风云际会,令后世追慕不已,以至于“西园雅集”成了历代水墨画常见题材。

  喜爱绘画的陈佳,在这张古画中还看出了“包容”的节目编排思路,她认为画面对于场景的安排像“魔方”一样,每个面都独立存在;又像古典主义戏剧遵循的三一律,每个主题都是一出单幕剧。因此,在做《2022清明奇妙游》的策划方案时,她没有再用一个完整的剧情、专门设置的线索人物将节目串起来,而是让不同的节目、场景、故事和情感“独立成章”,大胆邀请节目表演者在剧情部分担任角色,比如让歌唱家李玉刚化身为书法家米芾。陈佳对南都记者回忆:“一开始李玉刚老师听说他除了唱歌还要演戏,也是拒绝的,经过我们的动员,到后面他一直很敬业地练习,突破了自己。”新生代艺人许佳琪则是因为非常符合导演对于“少女李清照”的想象,获邀出演了这一角色,在论诗、品茗的剧情中,为观众展现宋代的人文风景。

  而在具体节目的设置上,音乐成了新的重头。陈佳介绍,这次他们共准备了3个原创音乐节目,其中,与李玉刚团队共创的歌曲《清明客》,导演组是从作词环节就参与进来,配合祠堂、家谱、老人的面孔、村庄的生活等镜头,回应“清明无客不思家”的中式情思。

  流行歌舞《梦寒食》则希望通过年轻人喜爱的说唱文化,来展现清明、寒食的食俗,导演组选择了新生代艺人赵让。在“奇妙游”系列一直以来的“胜场”舞蹈上,陈佳介绍,本次将由杨舞演绎上古神兽“青鸟”,由黄琛迪展现辛弃疾的戎马生涯,还有中国歌剧舞剧院带来舞剧《李白》选段、反映清明农乐的群舞《陇上踏歌行》,“社稷之道,民为重。希望通过这种氛围与意境的展示,表达我们老百姓内心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2022清明奇妙游》的实景部分跳出河南一省,浙江、江西、云南、广西、四川等地的南方早春图景,都被采撷进来。至于视觉风格,陈佳认为应当与整期节目的“文艺范儿”保持一致,汲取宋代的雅致之美、中国文人画的悠淡之气。

  “天人合一”

  与观众深情互动传递清明内涵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和春节、端午、中秋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日期上与寒食、上巳(农历三月初三)邻近。这些特性,让它成了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大节”。此前,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张勃接受南都采访时谈到,清明节的习俗活动可分为三大类,其一是以慎终追远为主旨的祭亡扫墓活动,其二是以娱情遣怀、强身健体为诉求的踏青娱乐活动,其三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农事活动。

  这些多样化的节俗反映到节目制作中,更需要导演来进行拆解和提炼。在与南都记者交流时,陈佳感慨:“清明这期节目难做之处在于,它的调性很难把握,既不能太悲悲切切,又不能太欢天喜地。最后我还是觉得,应该呈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中国人对生命的哲思。”

  清明节是一个特殊的“将生死并置”的节日。陈佳说:“我小时候常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草长莺飞、花繁叶茂的时候去祭拜先人、缅怀逝者,而不是选择萧瑟的秋天或孤寂的冬日呢?这真是让我困惑了很久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似乎越来越能理解为什么古人会把祭扫的时节定在这儿,这里边其实包含了我们中国人的生死观,传递着‘天人合一’的理念——就像《庄子·齐物论》里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4月初,在她的微博和朋友圈,陈佳都转载了这样一段话:“细雨纷纷,烟柳垂泪,行人断魂,是对逝者的缅怀万物生长;惠风和畅,天清地明,是对生者的祝福万物有灵……”

  在《2022清明奇妙游》中,很多篇幅展现了阳春三月的生机勃勃,以及拔河、蹴鞠、击鞠(即古代马球)、蒸野菜、放纸鸢等节俗的欢乐场景,但也有一个特别篇章,是关于追思缅怀。伴随着歌曲《云烟成雨》,导演组希望与观众、网友深情互动,征集以“那年今日”为主题的照片和故事,共同抒发对人、事、物的怀念之情。

  追忆过往,也是为了珍惜当下、敬重生命。陈佳说:“对于生老病死,我觉得人要积极、坦然地面对。逝去的人并没有真的离去,只是活在我们心中,希望我们能记住他们曾经来过、爱过、活过,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奋斗过;而活着的我们,要奔向未来、向往光明,更加热爱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我们在清明节想要传达的——让敬意不变,让思念永恒。”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