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管理办法》下月起实施,19万家零售网点该何去何从?
电子烟门店将以集合店形式存在

《电子烟管理办法》将在5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烟草口味以外的调味电子烟将禁售,同时,电子烟零售需申请烟草专卖许可,并不得排他性经营。记者了解到,在新规倒计时中,消费者有的在疯狂囤货,有的在考虑从此戒掉电子烟;零售店主有的已经在清货甩卖,有的还在继续观望;至于生产商,有的已经开始研发烟草味电子烟……
目前我国国内电子烟制造及品牌企业超过1500家,电子烟零售网点19万家,就业人数550万人,该如何保障这些企业与从业人员平稳过渡?有专家认为,这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
消费者的抉择
有的疯狂囤货,有的称或戒烟
3月1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从5月1日起,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以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而目前市面上电子烟的主要口味分为七大类:水果、烟草、薄荷、茶饮、花香、甜品及酒类。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水果味,而烟草味仅占极小份额。
调查发现,年轻男性上班族、年轻女性消费者、成年学生,是电子烟消费群体的“三大主力”。如果只剩下烟草味的话,这些年轻消费者是否仍会选择电子烟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消费者,大多表示无法接受烟草味的电子烟,一位习惯于水果味电子烟的女性消费者表示,可能以后就改为抽水果味的卷烟,或干脆戒烟。
因为五一过后将不再允许售卖烟草味以外的电子烟,为此,不少消费者开始疯狂囤货,有的甚至一次性购买一两百盒烟弹,这也导致市面上的水果味电子烟售价水涨船高。记者走访广州市多家悦刻授权门店发现,确实有些门店将平时售价99元一盒的烟弹,涨价到120元一盒。
零售店的抉择
有的清货关门,有的观望行情
一方面是电子烟民对水果味烟弹的疯狂囤货,另一方面则是烟草味的电子烟乏人问津。有店主表示,“两个星期都卖不出去一盒烟草味的电子烟。”据了解,市面上的电子烟品牌中,非烟草味的占80%以上,“如果以后只能卖烟草味的电子烟,可能要关门大吉了”,该店主表示。
眼下,有的门店仍在观望,有的门店已经关店下车。广州市一家悦刻授权店合伙人告诉记者,自从去年《电子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已经陆续有同行“走人”,不少未关店的同行也正在高价清货,打算最后“捞一把”再撤退。他表示,自己也在观望中,若新规实施后烟草味电子烟还有行情,可能会继续做,若实在不行只能转行了。
2021年3月,工信部发布消息称“电子烟拟参照卷烟实施监管”,记者曾走访广州市区多家电子烟门店,不少店主表示,生意并未受到影响。如今时隔一年,记者再次走访发现,多家门店已停业。如位于天河南的一家徕米电子烟门店店内装修已经拆卸,门口贴着“旺铺招租”的字样。
下月起零售店不得排他性经营电子烟
据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与两个至上联合出品的《2021电子烟零售业态蓝皮书》,在2019年11月之前,电子烟并未禁止在网上销售,电子烟零售主要通过天猫、京东等线上电商平台进行。
2019年11月,电子烟线上销售禁令实施后,零售门店急速增长,仅用了两年不到,就完成线下渠道网络建设,遍布各个城市。国内电子烟零售业态有近19万家,其中授权店13.8万家,专卖店4.7万家,集合店5000-7000家。在广东就有超过5000家门店。
将在5月1日实施的《电子烟管理办法》规定,零售店不得排他性经营上市销售的电子烟产品。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林汉钟表示,这意味着电子烟门店以后将以集合店的形式存在。“集合多方品牌销售,可以防止市场形成寡头垄断,对其他企业可以起到一种保护作用,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东吴证券研报称,电子烟门店需要满足传统卷烟区位限制(如商场、学校周边等)和距离限制,预计大量的门店将面临关闭或重新择址。头部品牌现有的渠道布局或受影响,但有望凭借用户群体数量优势、品牌优势覆盖更多的传统烟草零售渠道。
那么,全国这十几万家电子烟零售店该何去何从?对此,林汉钟提出建议,电子烟企业可以将代理商转为服务商,让服务商协助企业进行渠道店面的品牌维护、物流配送、售后经营等工作,此外还可以对零散的销售网点做培育工作,与这些网点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新规出台以后,原来的经销商需要各自找好自己的定位和切入点,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企业的抉择
电子烟产业链实现平稳过渡有难度
《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披露,当前国内电子烟制造及品牌企业超过1500家,电子烟供应链及周边服务企业近10万家,直接与间接带动就业人数约550万人。《电子烟管理办法》从3月11日发布到5月1日正式实施,这短短的50天之内,在配套细则仍未出台的情况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电子烟产业链实现切换升级、平稳过渡存在难度,并呼吁延长过渡期。
“保障中小企业的平稳过渡,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徐晓新表示,对于监管部门而言,要进一步明确各类许可证申请的条件和程序,并尽量简化,以降低中小企业申请的工作负担;对于行业而言,行业组织要代表行业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为行业发展争取一定的弹性空间;对于电子烟企业而言,短期内的最大挑战和第一要务是获得相应许可,获得合法身份;在此基础上,谋求未来发展。
徐晓新还表示,考虑到从生产到零售的链条,监管部门可考虑适当延长非烟草口味电子烟产品在零售环节的过渡时间。
考虑转型升级,调整海外市场布局
林汉钟建议,电子烟产业链企业要尽快对现有的技术标准、生产结构和渠道结构重新做调整,同时,等待细则的出台,考虑转型升级的方向。另一方面,还要调整对海外市场的布局。新规的出台,严格来说有利于出口,也有利于国内的技术、标准输出,“电子烟未来真正战场在国际”。
据了解,柚子、铂岚、觅宣、唯它等电子烟企业已经宣布停止生产风味烟弹,而悦刻官宣表示,“新口味已经在畅通的大道上。”
电子烟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徐晓新认为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国内规模化的电子烟市场,二是国际市场,三是与健康融合更紧密的大雾化行业。目前,基于消除监管的模糊地带等考虑,《管理办法》中弱化了对是否含尼古丁的表述,将更大范围内的雾化产品都纳入到管理办法监管的范围。徐晓新建议,随着电子烟监管逐渐走向正轨,政府是否应考虑将不含尼古丁的雾化产品从电子烟中明确剥离出来,推动以促进健康和中草药应用的大雾化行业发展呢?
时间线
2019年11月前
电子烟并未禁止在网上销售,零售主要通过天猫、京东等线上电商平台进行。
2019年11月后
电子烟线上销售禁令实施,零售门店急速增长。
2021年3月
工信部发布消息称“电子烟拟参照卷烟实施监管”。
2022年5月1日起
《电子烟管理办法》实施,零售店不得排他性经营上市销售的电子烟产品。
采写:南都 奥一新闻记者 卢若情 冯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