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情况做好安排,广州战疫争取主动
面对疫情,广州积极行动,做好各方准备。4月1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市卫健委、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白云区等相关负责人通报了相关情况。发布会披露,4月8日以来,广州市发生新的本土疫情,4月9日8时到4月10日14时,新增2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本次疫情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23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此前广州出现的零星病例主要是外部输入,没有本土病例。而这几天广州疫情出现新的变化,值得警惕。有两个细节应该注意,一是新增病例皆为本土感染者,这意味着传播范围具有不确定性;二是病例主要出现在白云区、海珠区、天河区,感染者涉及活动场所较多。目前确诊病例主要在白云区,由于该区域人口基数多、人口密度大,并且这一带的人员跨区活动比较频繁,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疫情出现后就做出判断,认为本次疫情不排除社区隐匿性传播的可能,这提醒每个人要注意疫情传播风险。
广州目前所做的工作是尽快排查,第一时间抑制疫情传播。发布会披露,根据持续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近日续发感染者大部分来自白云区中风险地区和各类管控区域中,主要在密接、次密接或重点人群中主动排查发现,呈现出在个别工作场所、家庭聚集等特点,传播链条基本清晰。根据以往的疫情防控经验,及时排查,掌握传播链条,对于后续防控工作的展开至关重要。如果明确了这些关键信息,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
数据显示,4月9日8时至10日14时,广州新增密接1039人,次密接1081人,重点人员3522人,目前针对疫情涉及的重点场所和各类管控区域,全市共开设3624个核酸采样点,15771个采样单元。截至4月10日12时,全市全员核酸采样1918万份。目前看来,主动排查取得了效果,而在接下来还会有多轮的核酸检测,经过一番快速响应,相信即便出现新的病例,也可以做到有条不紊。
假如疫情进一步发展,该如何应对?此次发布会给出的答案是,争取主动,做好打算。其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疫情防控基础设施以及物资保障工作,调配各方资源做好保供;二是针对封控区的特殊人群,及时摸查,提前了解他们的需求。
具体来说,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林波表示,根据规划部署,广州目前正在琶洲会展中心推进建设方舱医院,将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更加有力、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吴林波强调这是未雨绸缪之举,个中道理不难理解,这方面的工作并不意味着疫情就会往坏的方向发展,而是以防万一,有了这方面的准备,各方心里有底,可以做到从容应对。
物资供应方面,疫情发生后,有关部门负责人提示市民不必囤积菜肉,因为广州目前物资保障充分。为纾解民众担忧,此次发布会也披露,针对封控区物资供应,目前正通过社区微信群、志愿者、印发联系卡等方式,及时收集群众遇到的困难问题,并想方设法给予协调解决。另外,召集华润万家、岭南集团等9家重点保供企业,做好物资筹备等工作,确保保障到位。重点供应企业加大储备力度,按平时2~3倍的规模进行物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最后100米的物资配送问题也受到重视,发布会披露,将确保物资及时送到群众手上。
疫情发生,特殊人群的处境备受关注。发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日已组织排查封控区独居老人、孕产妇、透析患者数量。另外,“穗好办”App近日上线了“特殊人员自主申报”功能。孕产妇、肾透析患者、肿瘤化疗患者、独居或高龄(80岁以上)老人及其他需按时就医患者等8类特殊人群可通过手机申报个人情况。工作人员将有针对性地保障其生活、就医、购药等基本需求,协调做好特殊人员服务关爱工作。
疫情防控,离不开基层工作人员的贡献。发布会披露,为应对疫情,有关部门正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一线防控工作。从物资供应到人员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都力求充分且细致,只有做好各项工作,防控疫情才会更加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