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香港多地段大型广告牌打出标语,感谢中央及内地医护人员援港

“没有你们的援手,就没有我们的曙光”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心迪 张治伊 陈彧 04-13 01:06

  香港多个繁华地段大型广告牌打出标语感谢中央及内地医护支援香港抗疫。

  香港多个繁华地段大型广告牌打出标语感谢中央及内地医护支援香港抗疫。

  香港多个繁华地段大型广告牌打出标语感谢中央及内地医护支援香港抗疫。

  香港多个繁华地段大型广告牌打出标语感谢中央及内地医护支援香港抗疫。

  “没有你们的援手,就没有我们的曙光”“谢谢中央及内地医护与香港同行抗疫”……连日来,在香港中环、铜锣湾等多个繁华地段出现大型广告牌打出一系列标语感谢中央及内地医护支援香港抗疫。目前,仍有数百名内地医护人员在香港支援抗疫。

  香港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陞3月27日在电视节目中谈到香港抗疫工作时表示,自从内地医护人员支援后,亚博馆方舱医院可接收的患者人数由200多人增至400人,对危重长者的救治能力极大提升。

  目前,随着中央援建方舱、紧急医院助力,香港病床大量增加,香港医管局与特区政府订立了分层分流机制治疗和隔离新冠患者,香港本地医院急诊室不再出现第五波疫情初期的“爆满”现象,现在急诊室已经出现空余病床。

  同心抗疫

  香港艺人方力申连续两年做抗疫义工:“能送到多近,就送到多近”

  为应对第五波疫情,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在全港18区派发防疫服务包,各区民政事务处组织义工参与,艺人方力申作为“全港社区抗疫连线”的一员义工,也参与了行动。

  据一同参与行动的义工介绍,方力申身穿“万刀甲”防护服为基层家庭送上政府提供的防疫服务包。“‘万刀甲’意思就是服务市民、为大家披荆斩棘的‘甲乙丙丁’”,方力申在接受南方英文网、“今日香港地”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自己两年来参与抗疫的心路历程。他说,让他坚持下来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参与抗疫工作初期,探访独居老人时听到的一句话:“我们都好久没见过自己的子女了,他们都不敢过来探望我们。”当时听到这句话的义工们都下定决心要尽己所能,不仅给予老人们抗疫方面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温暖。

  爬十几层楼梯 到访200多户

  “全港社区抗疫连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0年初,方力申开始做义工,那时的主要工作是为基层家庭送去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用品。

  方力申回忆说:“有时要去一些没有电梯的地方,爬十几层楼梯,到访200多户,做4至6个钟头,所以我都会准备好短袖衫、短裤去的。”

  方力申告诉记者,当时义工们发现,一些人士缺乏防疫意识,不知道如何正确消毒物品及清洁双手,也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口罩。“我们就教他们怎样去稀释漂白水,用来清洗家中物品,还可以看下他们未来有些什么需要。”方力申说。

  后来,为了避免疫情扩散,要减少接触住户,方力申及其他义工们只能把物资放在市民家的门口。老人们邀请他们进屋,他们也只能拒绝。

  今年香港第五波疫情,确诊人数最高峰时每天高达五位数。方力申说,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按照防疫要求,物资无法像从前那样直接送到市民的手上,“我们义工队就开车,将保护衣、快速检测剂、口罩、中药、洗手液等防疫物资送到社区中心、护老院门口,由那里的工作人员发放给有需要的人士”。虽然到第五波疫情时,已经不能坐在公公婆婆身边,不能和他们好好“倾偈”(聊天),但是义工还在坚持行动,“能送到多近就送到多近”,尽力帮忙解决物资分发的问题。

  “帮助他人,也是在提升自己”

  连续两年多的疫情给不少香港市民的工作、生活造成很多影响,方力申也不例外。“收入大概减少了一半。”他说,在香港疫情前,他就创办了一家慈善机构,利用自己曾经作为香港游泳队代表的优势,向低收入家庭免费提供游泳课程,如今该项目也因为疫情暂停。

  方力申说,面对疫情,他调节情绪的方法是,阅读一些积极向上的名人金句,以及做义工去帮助他人。他告诉记者,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在于个人的金钱与名利,而是看他可以给予多少人正面的影响,或者可以怎样帮助他人,从而使他们去帮助更多的人,让社会和世界变得更好。“我觉得这种满足感或者成就感,可能比起自己个人的成功更加大。一开始,感觉上好像是我在帮他们,但是慢慢变成,我觉得是他们在帮我,令我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粤港齐心,一定打赢疫症”

  香港发生疫情之前,方力申经常往返于香港与内地从事演艺工作。他说,这两年多以来,他也曾考虑过是否要返回内地工作,但为了照顾他年迈的父母,他还是决定暂时留在香港。

  方力申表示,香港与广东一直都有非常密切的往来,也非常牵挂彼此。他说,香港暴发疫情以来,内地对香港的支援非常迅速及时,派出了大量的援港人员及物资,极大地缓解了香港抗疫的压力。“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的抗疫前线人员,我都要对他们表示无比的尊重及感恩。”

  在采访中,方力申也为所有面对疫情的人加油打气。“虽然抗疫的日子很漫长,我们面对很大的压力,但是齐心抗疫,这场仗一定会打赢。我们大家一定要继续加油、坚持到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李心迪 张治伊 陈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