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和总书记两会面对面的人大代表谈在乡村振兴等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

持续激发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林子沛 何嘉慧 翁安琪 余毅菁 04-14 01:49

  游人在屏山村屏山旅游景区体验悬浮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屏山旅游景区河水清澈见底,舟行水上如悬浮空中,美如画卷。 新华社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用五个“必由之路”,深刻阐明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昭示的重要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成功之道,为我们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贯彻新发展理念,重在真抓实干,将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持续激发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突出协调这个内生特点;要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

  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南都、N视频记者回访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聆听他们如何理解新发展理念,如何将新的发展思路带回工作岗位,以交上一份更好的答卷。

  创新发展

  从互联网到农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新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其中。报告34次提到“创新”,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等部署,引发关注。

  这给全国人大代表、猪八戒网创始人兼CEO朱明跃以新的启发。

  朱明跃对南都记者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猪八戒网这个平台在推动创新方面的作用。猪八戒网天然就是为企业服务的,这个平台汇聚了大量的创新性人才和企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能力,为企业的创新松绑。

  2006年,从记者半路出家的朱明跃,创建了“猪八戒网”。开始的七八年创业“比西天取经还难”,年年亏损。靠什么坚持?朱明跃给出的答案是“创新”——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服务交易线上线下基础设施。“猪八戒网连续四年研发占比超过10%、研发人员占比达30%,2021年猪八戒网还获得了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朱明跃代表发言,向总书记介绍了自己创办的互联网企业10多年来发展人才共享平台等情况,他感言“新时代是创业创新的黄金时代。”

  总书记听后表示,创新驱动是国策,只有新旧动能真正实现历史性转换,中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如我们先人所讲,要苟日新、日日新,要天行健、自强不息。”

  如今,猪八戒网已有注册用户3100万,在全国布局线下数字化创业园区超过100个。10余年来,累计有10万余个人通过猪八戒网孵化成长为公司,超过100万人借此实现灵活就业。除了自身不断追求创新,朱明跃认为,“猪八戒网”最近三四年得以“腾云驾雾”,经营指标连年增长,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赶上了一个创新驱动的好时代。

  朱明跃举例,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加大。仅从猪八戒网平台的数据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仅因为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从3%降为1%,包括武汉地区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在“八戒财税”平台服务的1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减税的额度已超4亿元。“表面上看,减税降费和创新二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这对于企业的存活发展、激发创新活力有着很大推动作用。”

  “要保持战略定力”,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朱明跃心想。

  他对南都记者表示,未来要将企业服务的平台做得更扎实,加大政企协同、携手合作伙伴,帮助亿万人才找到工作机会、帮助亿万企业获得满意服务,让人才和企业可以聚焦核心技术的研发、业务模式的创新,让知识产权得到更好的保护,让创新成果可以更方便地交易,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共通。

  河北省张家口市东望山乡元子河村党支部书记郭建仁,两会结束后同样在思考如何以创新的思路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3月底,他向南都记者介绍,元子河村打造的是智能化的农业园区“鱼菜共生”的新模式——农田上种菜、农田之下养鱼。

  这种“鱼菜共生”的采摘模式已经吸引了大批游客,仅仅去年一年,村里就接待了游客近一万人次。此外,元子河村还打造了规模近3000千瓦、10亩的光伏发电项目,依靠新能源,一年也能创收30万元。现在,高端农业、绿色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来自山东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来此就业,周边的村民也纷纷来到这里打工,康养产业真正解决了元子河村的就业问题。

  郭建仁向南都记者透露,下一步,元子河村还将立足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康养产业继续谋划发展。村里已经获得了河北省发改委审批的“康养小镇”项目,项目正处于“培育期”,将筹备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康养基地。另一方面,村里还将继续扩大已有的82亩高品质农业园区、使其规模大到250亩。而新的“农光互补”新能源项目也在申报中。郭建仁表示,顺利的话,今年内3个项目都要完成。

  乡村振兴

  打造特色产业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灵寿县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春芳赶回村子,先是将车谷砣沟域内5个村的村干部们聚在一起,又用几天的时间走遍邻近村庄,一边向乡亲们传达两会精神,一边琢磨着如何将之运用、落实到本地发展实践当中。

  “脚下沾了多少泥土,才能绽放多少芬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0余年,陈春芳深知,贯彻新发展理念,重在真抓实干。

  10年前,车谷砣村还是人均收入不到800元的国家级贫困村。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陈春芳带领村民在产业增收之路上不断尝试,种过菊花、寿桃,收效都不理想,直到后来改种猕猴桃,一下子成了“明星产品”,常常在地头就被抢购一空。自此,陈春芳认准了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

  陈春芳向南都记者介绍,车谷砣村有长城遗址、古栈道、千年古茶树,还是晋察冀革命老区重点村,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近年来,他带领乡亲们筹建古茶文化园、开展“医养结合”大健康产业、修建具有太行山特色的民宿、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车谷砣村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3000元。

  “一个村富不算富,整个沟域富了才叫富,好日子还在后头呢!”陈春芳又忙活着联合沟域其他4个村,按照“一沟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思路,打造“中国·车谷砣全沟域生态旅游度假带”,以期带领整个沟域实现共同富裕。

  谈及对未来的期待,陈春芳对南都记者说,他将继续带领乡亲们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看着乡亲们热火朝天的干事劲头,我的心中也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如今同样忙着向乡亲们传达两会精神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鹤峰县金泰牧家庭农场主宋庆礼。半个月来,他已经参加了7场大大小小的宣讲会。

  “作为农民代表,我有责任带动身边的老百姓,将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他对南都记者说。

  宋庆礼的家乡鹤峰县地处鄂西南,交通、饮水、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薄弱,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湖北省最后一个通高速公路的县。正因如此,履职几年来,宋庆礼几乎每年都在为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条件奔走呼吁。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宋庆礼围绕贫困山区大交通建设和脱贫产业发展发言,获得总书记的肯定与勉励。

  随着宣鹤高速建成通车、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完成预可研,宋庆礼的梦想越来越近。“在享受国家发展红利的同时,我们鹤峰的老百姓更要注重特色产业的打造,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3月底,宋庆礼告诉南都记者,为助力农产品出山,继2021年在武汉开办了“鹤峰特产馆”后,他将继续致力于打通销售渠道,做好品牌和运营,将更多资金、资本引进村子,在帮助乡亲们增收的同时,也让原本独属于鹤峰的特产走进千家万户。

  生态文明

  把绿色发展道路走好走宽

  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再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国两会对发展全局作出新的安排部署。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云南省临沧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姜建萍带来好消息:临沧沧源以边境村为重点积极谋划227个项目,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姜建萍是临沧市双江自治县文化旅游局的一名干部。她向南都记者介绍,近年来,双江自治县以“干净、宜居、特色”为目标,立足优势资源建设“生态之城”,着力打造内涵丰富的美丽县城。

  在沙河乡允俸村那京自然村,村民们拆围墙、搞绿化、造花海、挖鱼塘,每家每户将“三堆”(草堆、柴堆、粪堆)改造成“三园”(菜园、果园、花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洁净乡村行动。

  至2021年11月,双江自治县森林覆盖率达70.73%,森林蓄积量1115万立方米。双江自治县先后荣获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省级园林县城、国家森林城市、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的称号。“森林双江”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得到持续推进,有了好山、好水、好空气,双江自治县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姜建萍马不停蹄回到县里,开启了会议精神宣讲模式,向百姓讲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此外,临沧市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双江自治县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从一名基层文旅工作者变成了乡村旅游的讲解员,姜建萍加入了介绍美丽家乡的讲解员队伍中,同时见证着村民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得到了收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整治当中。“生态保护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通过旅游致富,走上了‘生态美、产业旺、村民富’的道路!”

  3年前,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将乐县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曾在福建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向总书记道出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

  今年3月,他对南都记者说,自己始终记得总书记当年的嘱托:“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近年来,常口村不仅大力整治村里环境卫生,牵头建成污水处理站,同时还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

  2021年5月,三明市发放首批林业碳票,张林顺领到编号“0000001”的碳票,涉及村里3197亩公益林,经第三方评估测算,监测期碳减排量12723吨。碳票把“空气”变成可交易、可收储、可贷款的“真金白银”,常口村一棵树没砍,就卖出了14万多元。

  除了盘活林业资源,当地也一直在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今年两会期间,张林顺带着常口村里林下种植的中药黄精到北京,向大家展示了当地林下经济实体的发展成果。据他介绍,常口村几年前开始发展林下经济实体,种植黄精,如今村里已种植近百亩黄精苗木。接下来,他要把种植黄精的技术带到各个联村里去。“要把联村的生态资源利用好,做到资源共享,共同吃上‘生态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张林顺对此深有感触,他向南都记者表示,这为当地发展生态产业指明方向,也为当地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注入信心,“要把这条路走好、走宽。”

  张林顺说,他要把新的发展思路带回村,带领老百姓共同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交上一份更新、更好的答卷。

  表面上看,减税降费和创新二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这对于企业的存活发展、激发创新活力有着很大推动作用。——朱明跃

  脚下沾了多少泥土,才能绽放多少芬芳。——陈春芳

  生态保护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通过旅游致富,走上了“生态美、产业旺、村民富”的道路!——姜建萍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主笔: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林子沛 何嘉慧 翁安琪 余毅菁 实习生 马璇 何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