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粤战疫志愿者超50万 人均服务17.05小时

广州一志愿者开发便民小程序,老人扫身份证即可完成核酸检测登记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叶孜文 梁思华 关婉灵 04-16 01:40

  “阿叔,您要帮忙生成核酸码的话,请过来我这边,并出示一下您的身份证。”“阿姨,请报一下您的身份证号码,我帮你查询。”4月9日,记者在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公园核酸检测点的便民通道看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正忙着为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登记信息。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老人只需扫一下身份证或报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即可查到相关信息,并立刻生成核酸检测登记码,免除了过往逐条登记个人信息的繁琐程序,大大方便了前来验核酸的老人。

  广 州

  核酸检测登记小程序:自动生成核酸检测登记码

  “我们这些老人家平时都不会用智能手机,要我们登记信息就更加麻烦,现在只需要扫一下身份证就可以显示相关信息,而且整个过程省时省力,真是相当方便。”前来做核酸检测的陈叔止不住地为这个便民举措点赞。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该便民小程序由现场一位党员志愿者、派驻新造的番禺区选调生张恒锐设计,主要用于服务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家。

  “因为很多老人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有些老人甚至连手机都没有,所以每次做核酸检测都需安排大量人手帮助老人登记个人信息,费时费力不说,有些老人也会嫌麻烦。所以我就设计开发了一套自动输入信息小程序。”据张恒锐介绍,当接到新造镇要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通知后,他就思考怎样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老人快速进行核酸检测登记。因此,设计了这套“自动输入信息小程序”,通过利用以往核酸检测收集的数据生成表格。

  前来核酸检测的老人只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原来表格内的被采样人员信息便能够直接导入至“健康云”小程序的“个人检测登记”页面,自动生成核酸检测登记码,工作人员只需帮老人拍照保存下来即可,整个过程相当便捷。

  张恒锐表示,下阶段将根据现场的使用情况继续对小程序进行调试优化,减少卡顿等问题,保证信息输入的质量,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佛 山

  胸卡式“核酸码”:方便携带可反复使用

  一个小小的粤核酸码,对于年轻人而言是手机轻松点几下,但在老年人面前却成了不知所措的难题。根据上级疫情防控工作统一安排,南海于4月11、13日开展了两轮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为方便老年人进行核酸信息登记,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南海多个社区为长者专门制作了核酸检测“身份证”。

  “我不会用智能手机,社区帮我们打印好核酸码,我们去验核酸就方便多啦!”在南海区桂城街道平北社区的核酸检测现场,86岁的林叔展示了自己的“暖心卡片”——一张印有自己的核酸码的吊牌。

  据了解,平北社区志愿者们通过手机现场录入长者信息、上传信息至电脑,打印、剪裁及装卡、挂绳,最后制作成方便长者携带的胸卡式葵花码送到长者手中。这个可以挂在胸前的小卡片,方便携带且防水,可以在近期核酸检测中多次反复使用,只需几秒便可以协助长者完成核酸检测登记,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截至目前,平北社区共发放了胸卡式“核酸码”400多份。

  除了平北社区以外,桂城街道平东、大圩、江滨等多个社区都采取这一方式,长者只需拿着工作人员制作好的核酸检测码卡片,即可方便快捷通过绿色通道进行检测。

  在大沥镇盐步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内1700多名60岁以上长者进行摸排,并组织制作核酸检测码卡片,覆盖90%以上的老人。同时,大沥镇平地社区也有2000多名60岁以上户籍老人收到了暖心卡片。

  类似的”核酸码卡片”还在九江镇、西樵镇、狮山镇、里水镇等多个社区迅速普及,南海各镇街的核酸检测现场还纷纷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开设绿色便民通道,减少排队等候时间,让核酸检测更舒心安心。

(统计时段:2022年1月1日-3月27日)

统筹:李陵玻 邹琳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梁思华 关婉灵 见习记者 卢婉珊 通讯员 黄卓鹏 阮汉标 周月明 练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