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做流调员”,广州战疫呼唤公民自觉
4月17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以及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到场通报广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袁俊提醒市民有意识记录自己的活动轨迹、关注重点场所,“人人都做流调员”,经常关注疫情新闻,发现自己及身边的人有去过重点场所或区域,及时向社区报备。
“人人都做流调员”,是基于当下疾控最日常的工作需求对广大市民提出的倡议,也可以说是对公众更积极配合的一种请求。“人人都做流调员”,能提高流调效率,帮助疾控部门与病毒扩散抢时间,在助人的同时实现自助,节约自身配合流调的时间,保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权益。
就在今年年初,政务新媒体顶流“深圳卫健委”的一条推文“流调员的崩溃,是你不接电话”,还曾在短时间内收获不少共识。尽可能理解与配合流调不仅是态度,也涉及到一套技术性操作,最直接的就是养成记录自身日常轨迹的习惯。而对于“深夜拨来的流调电话”,也请市民能耐心接听,毕竟高效的流调就是建立在不分昼夜的查证与勾勒里,对于流调的误解,需要双方尽可能耐心、坦诚的交流来化解。毕竟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尽最大可能阻断疫情传播,尽快恢复整个城市、所有人的正常生活。
事实上,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普通市民记录自身轨迹并在防疫需要的时候提供相应的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公民素质。清晰地提供轨迹信息极为重要,往往能为第一时间控制疫情和划定疫情防控区域提供帮助。而刻意隐瞒、编造个人轨迹的做法,在大数据管理的语境下也显得颇为不智,可能只会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法律制裁。
可以说,自觉记录行为轨迹,是个人参与常态化防控的一个重要表现。疫情防控的公民参与,可以是志愿服务,是遵守防疫纪律,也包括料理好自身与家人,为可能到来的流调提供最准确的信息。
其实,不仅是疾控流调涉及到市民配合的问题,17日整场发布会多个提问,都不约而同地围绕市民自觉、公民责任与共同体意识展开:包括卫健委呼吁封控、管控区居民的守纪与配合,也包括消防部门对市民居家防火的要点提醒。市民理解、配合与响应防疫工作,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居家隔离期间,市民要做好“三查三清三关”、保护自己和家人,社区要有基本的消防应急预案,保证应急通道畅通,整个城市防疫更要不断优化包括民生供应、医疗保障的各种预案流程,还有“全员核酸”这一最基本的日常疫情防控场景,离不开市民的支持,有关部门的呼吁都饱含了对公众参与的期许。
值得欣慰的是,4月16日15时至4月17日15时,广州新增感染者26例,所有感染者“均在隔离管理的密切接触者或管控区域、重点人群排查中发现”,这一关键信息除了给公众一种广州本轮疫情“可控”的宝贵信心外,从中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城市疫情管控、精准流调与市民自觉的高效互动成果。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城市再遇疫情骤紧的严峻挑战时,情势尤其如此。“人人都做流调员”的呼吁与请求,也在提醒每一个社会成员,个体行为对公共健康权益极为重要。广州战疫当前,每一个人都守土有责,同样也荣辱与共,这种共同体意识值得所有人珍惜,也是疫情防控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