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年会聚焦疫后经济复苏,发布两份旗舰报告

预计今年亚洲经济增速4.8%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玲 丁境炫 04-21 01:10

  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在海南博鳌拉开帷幕。当天上午,论坛年会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论坛筹办情况,并发布两份旗舰报告。

其中《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6大因素影响,2022年亚洲经济增速很可能在4.8%左右。另一份旗舰报告《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指出,亚洲的碳排放已超全球总量的50%,并高度依赖煤炭这一传统能源。报告针对亚洲绿色转型行动提出九大建议,包括逐步减少煤炭使用、鼓励亚洲国家使用碳税和碳价格等显性碳定价,内化污染活动的外部成本、加大气候融资和绿色技术转移等。

嘉宾 上千代表线上线下参会

  

  据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介绍,为尽可能减少风险,这次会议特别压缩规模,在参会形式上更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除开幕大会外,今年将举行30多场分论坛和圆桌活动,围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包容发展”和“合作发展”四个板块进行深入讨论。

  尽管如此,论坛年会仍然得到各方广泛关注和参与。李保东透露,据初步统计,今年共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线下代表,近400名线上代表,以及来自102家媒体机构的700多名记者出席年会。还有20位各国政要前政要,50位部长级高官和前官员,22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及众多商界领袖及著名学者参与有关分论坛讨论。

  

主题 探讨推动疫后世界建设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据李保东介绍,之所以设置这样的主题,着眼于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如何战胜疫情并建设疫后世界;二是如何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如何减少国际关系中的紧张对立并寻求合作共赢。

  当前,疫情仍是影响世界发展的最大不确定因素,疫情何时走到拐点尚不明朗。如何推动疫后世界建设亟须各方积极探讨。此外,现在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很不均衡,再加上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作为一个以经济为主的论坛,我们将继续聚焦于经济和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李保东说。

  据南都记者了解,为期三天的论坛年会将集中讨论“疫情防治、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与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亚洲区域合作与全球合作的新发展”等六大议题,力图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谋划未来发展方式与方向。

  

报告 亚洲经济增速预计放慢

  会上发布的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下称《报告》)认为,2022年亚洲经济增速将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前预测的5.2%。

  报告总结回顾了过去一年亚洲经济态势。报告指出,2021年亚洲经济增长强劲反弹,据2022年1月IMF的估计,2021年亚洲经济体加权实际GDP增速为6.3%,较2020年上升7.6个百分点。按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2021年亚洲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较2020年提升0.2个百分点至47.4%。

  亚洲经济2021年的亮点在对外贸易。2021年亚洲经济体对外贸易规模再创新高,前三季度货物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9.7%。亚洲吸引外资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6960亿美元,相比2020年增长18%。

  除对外贸易外,亚洲经济的其他指标在过去一年同比有所好转,但仍存在问题挑战。例如,在就业方面,2021年亚洲总体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仍处高位,2021年亚洲平均失业率维持在5.15%。在收入方面,多数亚洲经济体延续了2020年的收入支持政策,但疫情对劳动力市场仍造成重大冲击。

  “总的来看,2022年亚洲经济仍将处于恢复进程之中,但增长速度较2021年明显放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发布《报告》时指出。“我们的估计是,今年亚洲经济增速在4.8%左右。”

  精读报告

  《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 2022年亚洲经济受六大因素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病毒的变种出现削弱了原有疫苗的防范效果,2022年初,亚洲多个经济体再现疫情高峰。

俄乌冲突后的地缘政治局势

俄乌冲突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推升通货膨胀,避险情绪上升引发亚洲地区资本外流,加剧金融市场动荡。俄乌冲突还可能波及全球能源供给与能源转型。

美欧货币政策调整节奏与力度

美联储正式进入加息通道,这将不可避免地给亚洲经济体带来影响。受支持经济复苏、稳定物价、发达经济体货币收缩等因素的影响,亚洲货币政策面临艰难选择。

部分国家债务问题

随着全球利率回升、金融环境收紧,激增的全球债务可能会影响经济的脆弱性。如果全球利率上升速度快于预期且经济增速放缓,那么包括亚洲在内的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债务可能面临违约风险。

关键初级产品供应

经济快速修复、全球能源转型,扩大了资源商品供需缺口。资源富裕国家的谈判能力上升,有助于缓解财政困难。

部分国家政府换届

新政府的政策纲领可能会对东北亚、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新变化。

  《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 倡议九大行动加快实现绿色转型

建立绿色增长模式,重建更好未来。亚洲各国和地区政府迫切需要采取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即环境可持续和社会包容的模式,并且需要扩大减缓气候变化的公共资金规模,扩大绿色投资,将疫后经济复苏与加速气候行动相结合。

制定更具雄心的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对实现自主贡献目标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健全的绿色治理。包括机构设置、计划与政策以及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绿色治理体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强化沟通,提升政策透明度,帮助整个社会更好地理解碳中和路径;参与气候信息披露、绿色金融分类等全球标准制定,为私营部门对绿色产业进行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逐步减少煤炭使用。为加快碳中和进程,减少未来资产搁浅风险,亚洲国家需要逐步淘汰燃煤电厂,但要在减排与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食品安全和保证人们正常生活之间取得平衡。

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和交通电气化。通过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和风力涡轮机的生产,以及交通部门的电气化,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机会,并推动亚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地和市场。

形成碳定价。鼓励亚洲国家和地区使用碳税和碳价格等显性碳定价,内化污染活动的外部成本。碳定价还应与一揽子政策措施相匹配,解决由此产生的分配和社会影响问题。亚洲经济体还需要为欧盟和其他先进经济体设立跨境碳税做好准备。

发展绿色金融。亚洲各国和地区需采取有力政策,进一步促进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

加大气候融资和绿色技术转移。亚洲区域内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区域性安排,来支持尚未商业化的绿色技术试验以及未来推广。

加入国际气候变化倡议和平台。鼓励亚洲企业参与那些分享实践经验和讨论不同国家关切的国际平台和倡议。

  采写:南都记者 李玲 丁境炫 发自博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