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次发布25个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涉及欧莱雅、欧乐B等品牌,案件呈现新类型、新领域、新业态等特点

深圳前海的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和深圳金融法庭。 鲁力 摄
查获涉嫌生产销售侵犯“欧莱雅”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化妆品,货值1600多万元;查获涉嫌侵犯“ORAL-B”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电动牙刷头一批,货值21.23万元……4月26日是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发布2021年度25个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其中,商标、专利侵权案例各10宗,其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案例5宗。这也是广东首次公布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新类型等案件增加取证难
记者了解到,在商标侵权的10宗典型案例中,有3宗案件是行政查处时因涉嫌犯罪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有7宗案件涉及对国际知名、驰名商标的保护,而且在查处处罚时涉及三维标志(立体商标)、反向假冒、网络电商直销侵权、商标间接侵权等新类型、新领域、新业态案件,增加了调查取证与侵权定性的难度。
在专利侵权的10宗典型案例中,有7宗是涉及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案件,有2宗是涉及发明专利侵权的案件,有1宗是涉及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的案件。
其中,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岗监管局处理“洗澡椅”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依据《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建立的先行禁令制度,立案当天即发布全国首例《知识产权行政禁令决定书》,开创知识产权“快保护”新模式,充分体现了行政执法效率高等特点。
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呈多样性
在5宗其他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例中,有2宗涉及冒用地理标志案件,有2宗涉及违法使用奥林匹克标志、特殊标志案件,有1宗涉及商标恶意注册案件,反映了广东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多样性和案件查处的复杂性,也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商标、地理标志、奥林匹克标志、特殊标志典型案例中,相关案件涉及立体商标侵权、更换他人商标标识又投入市场、以及加工承揽过程中侵权、为商标侵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网络直播中涉及侵权等多种新型案件类型。
部分典型案例
商 标 侵 权
侵犯“欧莱雅”等注册商标 查获涉案化妆品货值1600多万
第1600291号“欧莱雅”商标是莱雅公司在第3类化妆品等商品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期限至2031年7月13日。第38959410号“雅诗兰黛”商标是雅诗兰黛有限公司在第3类商品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期限至2031年8月27日。2021年10月29日,根据举报线索,办案部门联合清远市公安局查获卢某等当事人涉嫌生产销售侵犯上述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化妆品一批,共捣毁生产、存储窝点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1名,查获涉案化妆品货值达1600多万元。当事人的上述行为涉嫌犯罪,办案部门已依法移送公安部门。
专 利 侵 权
摩西博德曼“洗澡椅”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
请求人为摩西博德曼(MOSHE BODMAN),于2017年3月29日获得名称为“洗澡椅”的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201630533112.3)。该专利权在请求人提起侵权纠纷处理请求时合法有效。其委托广州一家律师事务所于2021年6月18日代为提交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书,反映某公司涉嫌侵犯了其外观专利权,要求责令被请求人立即停止制造、销售和许诺销售侵权产品,销毁制造侵权产品的专用设备、模具等。2021年6月24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岗监管局立案,并发布全国首例《知识产权行政禁令决定书》。
经审理查明,被请求人深圳市某实业有限公司在其阿里巴巴1688平台网店销售的涉案产品为洗澡椅,与被控侵权商品同为洗澡椅,属于相同种类商品;经对比,被控侵权产品同涉案专利在部件形状、组合方式、整体外观等方面近似,存在的部分差异属于局部细微差异,对一般消费者而言,该差异对视觉效果无显著影响。根据“整体观察、综合判断”的原则,被控侵权产品构成与涉案外观设计相似的设计,落入涉案专利保护范围。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岗监管局针对本案委托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出具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岗监管局作出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行政裁决书,责令被请求人立即停止销售、许诺销售侵权产品。
其他典型案例
侵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特殊标志专用权案
2021年3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据《特殊标志管理条例》,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特殊标志予以核准登记,登记人为中共中央宣传部,特殊标志批准号为第T2021001号,有效期限至2025年3月28日。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接到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案件移送函,广州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涉嫌未经许可销售“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纪念章。经查,当事人以3元/枚的价格购进纪念章35枚,在广州市某地销售,至案发时止尚未售出。
2021年6月30日,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认定当事人上述行为违反了《特殊标志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依据《特殊标志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销售行为,处以没收涉案的纪念章、罚款2000元的行政处罚。
数读成绩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 去年广东立案1600多宗 涉案金额逾30亿元
4月26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2021年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广东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44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4.89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25件。
2021年广东共立案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691宗,破案1982宗,抓获3673人,涉案金额逾30亿元,总体成效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9.7万件,审结19.5万件,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4万件
白皮书介绍,广东连续2年在中央对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考核中获“优秀”等次,知识产权综合发展和保护发展指数连续9年位居第一。2021年,广东坚持高位推动,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将于5月1日施行,版权、地理标志等立法已纳入省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计划。
白皮书指出,广东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44万件,居全国首位。全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4.89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25件。全省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61万件,居全国首位。全省有效注册商标量676.64万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1513件,均居全国首位。作品登记总量33.69万件。新获批地理标志产品3个,累计160个。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累计62个。
广东还坚持市场驱动,促进知识产权商业化价值实现。全省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金额17.27亿元,专利出让次数6.9万次,居全国首位。登记技术合同49261项,合同成交额4292.73亿元。新发行32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累计融资规模近70亿元,金额居全国首位。推动地理标志兴农,累计10个地理标志产品纳入中国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名单。
此外,广东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坚持协同发展。目前已累计开展粤港、粤澳合作项目356项。粤港澳海关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全省12个知识产权业务窗口设置“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问询点”。
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9.5万件
据悉,广东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坚持严保护导向。全省公安机关共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691宗,破案1982宗,抓获3673人,涉案金额逾30亿元,总体成效位居全国前列。检察机关共批捕1308件2087人,起诉1344件2508人。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9.68万件,审结19.50万件。
2021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知识产权案件4527宗,案值38413.2万元,罚没款7257.77万元,移送公安机关166宗,案件数量、罚没款、移送公安案件数分别同比增长0.38%、12.76%和14.48%。同时,全面加强民生领域案件执法。围绕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贴近群众生活的重点服务行业,以及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市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多发的重点区域,开展2021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处“铁拳”行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广东省版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剑网2021”专项行动,省版权执法监管部门共查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69宗,罚款30.38万元,移送司法机关7宗,删除侵权盗版链接1021条,将178家网站(平台)列为重点监管网站(平台),有效打击和震慑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网络正版率大幅提高,网络版权秩序明显好转。
专家点评
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关永红: 案情侵权假冒及违法行为多样
这25宗案例保护的知识产权涵盖了商标、专利、地理标志、奥林匹克标志、特殊标志等多种知识产权类型,案情普遍比较复杂,侵权假冒及违法行为多样,涉案标的较高,取证与定性难度较大,处罚处理效果良好,真正体现了新时代广东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在证据收集固定、侵权判定、处罚力度把握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广东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董宜东: 涉及民生领域案件较多
本次评选的2021年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涉及侵权行为类型多。相关案件涉及立体商标侵权、更换他人商标标识又投入市场、以及加工承揽过程中侵权、为商标侵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网络直播中涉及侵权等多种新型案件类型;
二是部分侵权行为利用社会热点牟取非法利益,社会影响恶劣,例如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特殊标志、擅自使用奥林匹克标志等案件;
三是涉及民生领域案件较多,直接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例如食品、地理标志等侵权假冒案件,社会危害大;四是多数案件法律关系复杂、侵权行为隐蔽、侵权情节严重、查处难度大。
延伸阅读
全国首个!广东发布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地方标准
近日,广东发布省级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规范》(DB44/T 2361-2022),这是国内首个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和推广运用,将会有效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广东乃至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作为国内首个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地方标准,该标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全国首创。首次全面聚焦海外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创造性地将合规管理方法运用于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二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需求出发,抓住重点和难点问题,兼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以风险防范为主线。全面梳理企业海外知识产权获取、维护、运用、保护中的风险高发点,针对性提出风险应对指引和经验借鉴。四是保留持续完善空间。广东充分考虑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将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开展跟踪研究,持续进行修改完善,并将会适时推出新版本。
最高法:知识产权刑案量再创新高 将出台司法解释
4月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21)》。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介绍,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共受理专利侵权行政裁决案件4.98万件,同比增长17.4%,会同司法行政机关受理调解案件6.48万件。
另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负责人李剑介绍,刑事审判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去年,人民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数量再创新高,地方法院新收一审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案件6276件,审结6046件。各级法院审理了一大批重大案件,包括假冒防疫物资等注册商标、互联网电影盗版、种子制假售假、侵犯商业秘密等案件,“通过惩治知识产权犯罪,彰显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和信心,也对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他介绍,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作出较大修改,最高人民法院正在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研究,“将适时出台有关司法解释,确保刑法修正案(十一)正确适用。”
A10-11版
采写:南都记者 肖韵蕙 莫郅骅 蒋小天
见习记者 黄嘉丰 实习生 石雨晨 通讯员 冼文光
南方日报记者 吴晓娴 宾红霞 实习生 冯爔来 通讯员 粤市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