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珠海斗门的“致富密码”
农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白蕉海鲈是当地的“致富鱼”,已成为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五一”假期将至,位于珠海市斗门区北部的莲江村颠覆了人们的印象。该村近20家“一家一品”特色小店打开大门,村民们则在家门口当起“掌柜”,迎接试吃的人潮。而来自城里的游客络绎不绝,让这座古村显得异常喧闹。
莲江村受到大湾区游客追捧,走出了一条让农房有价值、让村民有收入、更让集体有积累的乡村振兴之路。眼下的珠海斗门,按照打造乡村振兴4.0版本的要求和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风貌带,涌现一批类似莲江村这样的“网红村”,更让斗门乡村游成为假期出行的优选。
而通过规划建设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力打造“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珠海斗门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正在被迅速激活,产业振兴带来的红利正成为村民致富发展“密码”。
致富密码
1
乡村游发展让村民有收入
位于珠海西部的斗门区,曾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耕地”、“农村”和“水乡”,而当人们再次踏足斗门乡村,过往印象将被彻底颠覆,如今这里正在经历一场美丽的乡村蝶变。
路面平整了、垃圾清扫干净了,就连河涌也变得更为清澈……走进莲洲镇莲江村,漫步在干净整洁的巷陌,不时闻到从岭南庭院飘来的烟火味,让人心旷神怡。几年前,这里还是珠海市斗门区北部的一座毫不起眼的古村,如今沉寂的古村却备受城里人追捧,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在“巷子面馆”,今年50多岁的村民陈玉莲变成了“掌柜”,她正在掌勺、试汤,仔细询问每一位顾客的味觉体验,游客不时向她伸出大拇指。类似村民陈玉莲这样的“掌柜”,莲江村还有19家。原来,为进一步激活资源要素,盘活闲置房屋及土地空间,珠海市斗门区今年在莲洲镇莲江村培育“莲洲有品·一家一品”计划,将闲置的19座庭院改造为“一家一品”小店,由村级企业统一管理、集中供应本地原材料,招募村民参与经营,充分调动起村民参与农村综合性改革的积极性。
一家一品小店经营范围涵盖莲溪月饼、茶社、酒馆、书屋、陶艺馆等,将搭建村民线上经营平台,实现统一收款入账、统一集中商品供应、统一成本管理、统一分红,并提供精准销售数据分析,以便村企优化商品结构,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推动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形成。
陈玉莲就是莲江村“一家一品”村民致富计划的参与者之一,她所经营的面馆由村里的一处废弃猪栏改造而来,店面青砖灰瓦,古色古香,试营业期间不少外地游客也会来尝尝鲜。“以前都是出去打散工,现在在家开店特别好,村里把店面都装修好,有专人为我们免费授课培训,教授制作、服务接待等知识内容,赚钱不用愁了。”陈玉莲说。
村民深度参与的创业计划,让村民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村民创业计划,对莲江村每个庭院植入土生土长的业态,孕育原汁原味的文化,实现产业和文化的高度契合,催生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魅力庭院。”莲洲镇委农办主任谢毅对做好“一家一品”有底气,希望通过这一尝试,让莲江村走出一条“农房有价值、村民有收入、集体有积累”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莲江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南门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的石龙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上洲村……眼下的珠海斗门,按照打造乡村振兴4.0版本的要求和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风貌带,涌现一批“网红村”、“网红民宿”,让斗门乡村游成为大湾区游客假期出行的优选。
致富密码
2
宅基地改革让闲置地有价值
让村民有收入,让农房有价值,在珠海斗门,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正被激活。
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西北边的夏村村,正在收获制度改革的红利。夏村村毗邻富山工业园,此前原本只是个千人左右的小村落,村中闲置土地众多。在推进产业与村庄融合发展的进程中,珠海斗门引入格力集团与夏村经济合作联社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利用村闲置自留地进行园区配套产业升级,携手打造夏村乡村振兴合作开发项目格创·龙蟠坊。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3.9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75万平方米,采用‘村集体提供土地,国企建设运营管理,合作期间支付土地使用费、期满无偿返还’的新型乡村振兴开发模式,将在今年底竣工。”夏村村党总支书记黄仲文说。
“合作期间,项目将使夏村获取土地支付合作金约2.5亿元,为村民每人每年增加5000元收入,并为夏村提供至少200个就业岗位和自主创业机会,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黄仲文说。
“我们将借助斗门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时机,探索宅基地市场化使用路径,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地上房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珠海市斗门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企业+农户”合作盘活、“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盘活、“企业+村集体”联动盘活、农户新农人自主盘活等多元化盘活利用模式,为斗门乡村民宿、文创、餐饮业态的发展提供基础。
作为珠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斗门区将通过制度改革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秩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与内生动力。而多元化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成为珠海斗门探索乡村振兴的一条具体路径,也使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构建起多方共赢的格局。
致富密码
3
现代农业让村民有赚头、有奔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位于斗门区东部的白蕉镇,经过30多年的发展,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海鲈生产基地,养殖面积超3万亩,年产量达12.31万吨,超过全国的60%,“全国每10条海鲈7条来自白蕉。”
2011年白蕉镇获得“中国海鲈之乡”称号,2019年珠海被授予“中国海鲈之都”称号,白蕉海鲈已成为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当地的“致富鱼”、“希望鱼”。
实践证明,现代高效农业大有奔头。数据显示,白蕉海鲈一二三产业有力吸纳从业人员5万多人,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深度参与”的运营机制,带动2000多农民人均增收2万多元。
养好一条鱼,致富一方土。水跃鱼欢的背后,又一场全方位的变革正在珠海斗门推开。
在白蕉临江片区的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园,南来北往的冷链运输车辆将从这里把白蕉海鲈运往全国各地,送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园区内,珠海市祺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公司为5月份即将上马的“鲈鱼公馆”预制餐精心准备。“今年5月,我们即将上马一条投资近500万元的预制餐设备生产线,一天的产能将达到1.5万条活鱼。”珠海市祺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映辉说,“通过将活鱼制作成预制餐产品,可以大幅降低白蕉海鲈受市场收购价格波动的风险,也节约了活鱼运输的冷链物流成本,相比活鱼在市场终端更具价格优势。”
预制菜已经火到出圈,天眼查数据显示,与预制菜相关的企业注册量逐步增长,目前已经高达7.19万家。根据最新发布的2021年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广东和山东包揽了前两位。作为一南一北着力打造预制菜产业的省份,从政府到民间在预制菜市场上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就在这个月,斗门区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做好斗门区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全区乡村振兴工作再进行部署,并提出包括积极申报创建斗门区省级预制菜产业园等九大方面40项具体工作举措。
祺海水产是珠海白蕉海鲈产业圈中最早瞄准“预制菜”风口的企业之一,而斗门区从政府层面加大力度推动,这对于祺海水产这类水产公司而言,无疑将带来新机遇。“我们将加快研发步伐,向市场推出安全健康、美味简单的预制餐产品,推动白蕉海鲈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端延伸,形成绿色增产模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珠海市斗门区将以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契机,通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斗门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文/图:袁平峰
制版:杨存海 章玲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