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州越秀好青年之志愿服务者:

“做志愿者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冯芸清 05-02 00:30

  林颖在抗疫一线。

熊辰思媛在冬奥会做志愿者。 受访者供图

  “因为热爱,所以投入。”12年的时间,200多场志愿服务,服务时数超过1000小时……“00”后青年林颖已经是位“老志愿者”了,再过不久,林颖就将通过考核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共党员,她说,希望召唤更多志同道合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

  在广州,像林颖一样的青年志愿者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青年积极主动地参加志愿服务,志愿汇聚力量,服务温暖人心。他们当中,有的早已成为资深的志愿者,用自己的经历不断感召身边的人参与进来,有的虽是“新人”,但在参与志愿服务后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更加坚定地投身其中,还有的在某一领域发挥特长、做着看似平凡微小却不可或缺的服务。

  01 结缘志愿

  “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9岁那年,林颖参加了越秀区东濠涌文明劝导的一场志愿服务,身为小学生的她负责劝导其他的小朋友不要下涌游泳。“这是我参加的第一场志愿服务,可能因为我也是小孩,所以沟通起来更顺利。”林颖第一次感受到了志愿服务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此后一有空就去做志愿者,她也见证了东濠涌从一条臭河涌到居民休憩好去处的蝶变。

  如今,林颖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大三的学生,同时也是该校学生党建研究会会长,12年的志愿服务让她在统筹、沟通、组织、协调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她希望能将党建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志愿服务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人之力,需要更多的青年加入,我们有志青年可以‘身先士卒’。”

  另一位越秀青年熊辰思媛也是从小就参与了志愿服务。小学的时候她将家里多余的月饼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本是无心之举却收到了对方的回信,这让她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此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

  2019年,熊辰思媛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就读,当她看到玲珑塔的液晶屏上闪动着冬奥倒计时的时候,就埋下了做冬奥志愿者的种子。2020年,冬奥组委开始招募志愿者,她立刻提交了报名表,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成功入选,参与宣传方面工作。

  同样是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2月29日凌晨2:34,邵怡静收到了一条共青团越秀区委员会群发的招募志愿者的短信:“……我们急需您的加入,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守卫我们家园的健康。”

  邵怡静现在回忆起来依然有些激动:“我当时一看到短信就报名了,我爱越秀,也爱广州,更爱祖国,短信说得对,要共同来守卫我们的家园。”从事外贸工作的邵怡静曾经外派到美国、巴西等地,能够说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于是,她发挥自己的外语特长,成为了越秀区疫情防控外语志愿者骨干。两年来,只要有抗疫志愿活动,她都积极参与。

  02 温情画面

  “每次的志愿服务不只是收获一天的快乐”

  “让人感动的事,太多太多了。”邵怡静在做志愿服务后,在点点滴滴中看到了很多暖心的画面。抗疫期间,很多时候需要反复说明,耐心沟通,其间有些外国人有就医需求,邵怡静就全程陪同翻译。有外籍人士被感召就地当起了志愿者。

  熊辰思媛在做冬奥志愿者期间对于人生的价值有了新的看法,她更加懂得了青年的价值与使命。在冬奥会中国首金的颁奖典礼上,由于工作原因,熊辰思媛需要背对着颁奖典礼拍摄场下志愿者们的反应。在她的镜头下,全部人排着整齐的队伍唱《义勇军行进曲》,大家欢呼着、热泪盈眶着为奥运呐喊。

  “虽然我背对着国旗,但是我感觉国旗就环绕在我身边,那时我跟国家靠得特别近。”她说。“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深,运动员在冬奥上为国争光,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某个领域杰出的人才,以我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通过做志愿服务,很多青年开始重新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熊辰思媛表示,参加志愿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方式。“志愿者活动涉及不同领域,一边学习一边成长,不仅能通过帮助其他人提升自己的技能,也能给予自己自信,提升社会责任感,在‘大我’中实现‘小我’的价值。”

  林颖对此也很有感触:“做志愿者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次的志愿服务不只是收获一天的快乐,那种热情、激情、满足感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激励我。”

  03 未来可期

  “想带动更多青年参加志愿服务”

  广州市越秀区的志愿服务事业起步早、发展快,目前,越秀区已有注册志愿者10万人,志愿服务队743支,其中,尤其重视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据了解,越秀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团区委机关成立越秀区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基地,联合街道建设北京街盐运西创益工场、洪桥街三眼井创益工场,形成“一基地两工场”的格局。鼓励青年创立社会公益组织,为20多个新成立的青年社会组织担任主管单位,提供启动资金支持、场地入驻、孵化培育、专家指导、专业培训等全流程服务。协会培育孵化的青创力社会发展中心、广东省救援辅助队越秀分队、晶鹰应急救援社会发展中心等组织成为青年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2021年,协会获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

  共青团越秀区委员会书记马利霞表示,青年志愿服务是共青团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领导下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织平台,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锻炼了才干、了解和认识了社会、为群众办了实事。

  “回顾协会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从最开始的个人‘学雷锋’做好事,到今天的有组织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急难险重任务志愿服务以及应急救援专业志愿服务等等,越来越要求青年志愿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马利霞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自1993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启动以来,志愿服务成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面旗帜,成为青年在奉献人民、服务社会中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他们活跃在社区建设、大型赛事、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卫生健康、应急救援、文化传承等各个领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风尚。

  在谈到对未来的规划时,熊辰思媛说,想去西部从事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邵怡静说,想学习急救等更多的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林颖则说,想带动更多的青年参加志愿服务。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实习生 刘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