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让阅读空间触手可及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姚华松 05-04 02:00

  街谈

  近日,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广州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也重新外出活动,去附近的社区图书馆看书。

  每次去社区图书馆,我选择的座位几乎都在同一个角落,经常可以见到一些熟面孔,不知姓甚名谁,但不妨碍彼此点头一笑,互致问候。与我一样经常光顾图书馆的人,绝大部分是附近社区的人,平日里有过来备考研究生的莘莘学子,有致力于获得各种技能证或资格证的考证人,有每天过来把本地各大报纸从头到尾翻个遍的退休老人,下午4点后及周末当然是孩子们的充实与惬意时光。在这里,学习与充电,是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社区。

  社区图书馆具有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功能。其一,知识经济与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知识的更新与信息的更迭非常频繁,一段时间不学习,不“与时俱进”,人们就会倍感压力,经常来社区图书馆学习与充电,用知识武装自己,是减压与泄压的重要途径。尤其当前疫情形势尚未彻底明朗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受到较大冲击与影响,选择继续学习,增加知识与能力储备,无疑是好的选择,待到疫情结束,找到心仪工作或成就更好事业的几率自然更大。

  其二,我们对快速工业化、快速城市化和快速现代化等语境如数家珍,也对不停奔波、各种应酬、加班加点、行色匆匆等工作与生活方式等习以为常,不少人时常觉得精神状态不佳,身体不听使唤,怎么办?不妨走进图书馆,享受静谧的阅读时光,反思过往的生活方式。一直往前冲的效果,不一定比冲一下、偶尔停顿下来沉思与反省后继续启程好。

  其三,作为社区层次的图书馆,其光顾者更多是社区居民与附近的学习爱好者,一次次谋面,一次次眼熟,大家从陌生到熟悉,逐渐成为好街坊、好邻居,社区关系日趋和谐,每个人的社区认同感不断增强,进而有可能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为美丽社区、智慧社区与幸福社区建设做出贡献。

  作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规划与建设是政府在打造学习型城市与智慧城市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大事。希望广州可以规划与建设更多的各层次图书馆,提供更多的阅读空间,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城市、区、街道、社区(居委)甚至小区都可以有规模不等的图书馆、图书室及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的阅读空间,让阅读于每个人而言都触手可及,近在咫尺。

  此外,可以针对各区不同的人口构成特点进行亚类图书馆或图书馆专馆的规划与建设,比如越秀荔湾等老城区不妨多设立一些老人图书馆,天河黄埔等年轻人较多的区可以建一些针对成年人特定需求的成人图书馆,从化增城等农业比重较大的区可以开设农业专题的图书室。上述各类型图书馆(室)或阅读空间的场地、资金、管理与运营方式可以由各级政府、民间团体、社区企业与社区居民等联合起来,共同缔造。 □姚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