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国家卫健委:到2025年全国将再增50万注册护士

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护理中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斌 05-12 01:20

  南都讯 记者吴斌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护士总数达到55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

  这意味着,在“十四五”规划的5年时间里,全国的注册护士数量将再增加约80万人。2020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470余万人,较2015年的324万增加146万,增幅达45%。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15年的2.37人增加到2020年的3.35人,全国医护比由2015年的1:1.07提高到1:1.15。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5月11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护士队伍已经超过500万,达到501.8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一倍还多,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的人数达到3.56人,而护士队伍当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接近80%。

  郭燕红表示,护士的服务领域在不断拓展。国家卫健委将推进老年人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延伸至家庭,努力为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多元化的护理服务。

  

  规划任务

优化护理资源布局。结合人口结构变化、疾病谱特点及群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

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盘活资源,将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护理中心等。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护理院(站)、护理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的床位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家庭病床、居家护理服务,有效扩大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供给。

持续增加护士数量。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护士队伍数量,特别是从事老年护理、儿科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传染病护理和安宁疗护工作的护士以及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护士数量。

加强护士培养培训。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

保障护士合法权益。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的要求,在护士执业环境、薪酬待遇、培养培训、专业发展等方面创造好的条件。

调动护士积极性。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按照要求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护士统筹考虑,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持续深化优质护理。持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其他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例显著提高。

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实际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护理服务。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覆盖面。

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以满足重大疾病、重点人群的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带动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服务能力提升。

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加快落实国家关于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根据辖区内老年人群的规模数量、疾病特点、医疗护理需求等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机构和床位数量。

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护理专科联盟、专家联合团队等,切实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通过下沉或输出管理、培训、技术等方式,帮助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

加快发展安宁疗护。推动各地按照《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辖区内群众迫切需求,着力增加安宁疗护中心和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