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防御暴雨的任何措施都不是“无用功”
5月11日,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气象信息快报,市内已出现暴雨到大暴雨,11日夜间起至13日广州将进入此轮暴雨降水过程的高峰期,城乡积涝和地质灾害风险高,需继续做好相关防御工作。
暴雨预警看来正在成为现实。而在11日上午,不少广州街坊还在朋友圈提问“说好的雨呢?”“天气预报说的雨,是不下了吗?”仿佛暴雨预警之后各方如临大敌的防范,是防了个寂寞。
当然不是!
广州市气象局就此解释称,这次的暴雨过程是基于季风暴发而预报的。整个广东都处于非常有利于降水的形势。大家觉得“广州没有下雨”,其实不是,从10日晚到11日,广州的南边、北边和西边,都下得稀里哗啦,花都区梯面镇雨势尤为猛烈,一个小时的最大雨量已接近 90毫米……而在广州周边,清远等多地也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
换句话说,对市民而言,现在不下雨,并不代表雨水就不会造访,你看到的地方无雨,更不代表别的区域没有下雨。
没人会喜欢暴雨这种极端天气,“说好的雨呢?”还有网络上的各种段子,隐隐中透露出的调侃意味。如果说体现的主要是对暴雨战略上的一种藐视,倒也无伤大雅,但其中有两个问题却不能不着力辨正。
首先,不能误解科学预报和预警。
气象部门解释,正是由于广东沿海地区暴雨云团的强烈发展,像一道屏风一样截留了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大量暖湿水汽,造成10日夜间至11日上午广州没有出现预期中的暴雨。随着南部沿海地区暴雨云团的东移减弱,其水汽截留作用将明显减弱,广州后期降水将重新加强。
还应注意,气象预报是一门科学,但降雨时空的分布又往往不均。这里浮现了暴雨预报的传统难题:落区。所谓落区预报,是指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的发生区域预报,强降雨频繁的时候,落区往往会重叠。这样,在暴雨预报中,相关区域的气象站点会有三种情况,一是预报并出现了暴雨的气象站点,二是空报的站点,三是漏报的站点。
暴雨的“TS评分”是衡量暴雨预报是否准确的一个标准。近年来我国TS评分大幅增加,暴雨预报准确率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无论在哪个国家,目前都无法完全杜绝“空报”、“漏报”的现象发生。
其次,面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
无论是暴雨还是台风,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就现有科技水平而论,人们无法确切地预测其何时何地发生,会导致多大的损失。但鉴于生命无价,在估计自然灾害的危害时,要做最坏的打算,要有“十防九空”的勇气和决心,最大限度地考虑危机的波及面和影响力,尽可能确保万无一失。
无数防灾的事实说明,如果心怀侥幸,或担心各种防范措施可能沦为无用功,因此漠视预警,消极应对,往往会酿成大祸。生命至上预防为主,正是基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理念,广东为防御这轮强降雨进入了临战状态,并做好了各种准备。
防御强降雨,市民不能麻痹大意,政府部门更要全力以赴。媒体报道,5月11日,在暴雨红色预警之后,经过工作人员的精心组织,广州从化区鳌头镇4262人已全部完成转移。此外,中山、阳江、河源、珠海等市均不同程度受到强降雨影响。记者从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获悉,截至5月11日17时,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接报强降雨相关警情75起,出动消防救援人员477人次,营救、疏散被困群众423人。
毫无疑问,只有落实广东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把强降雨防御放在当前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才能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