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对话获赞教科书式防疫的北京218号感染者

“很多人做得比我更好,只是没有被这样关注”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林菲 05-16 02:00

  人物名片

  张先生

  被网友称为“中国好邻居”,今年34岁,室内设计师,四年前从家乡吉林长春到北京工作。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为追求事业在异乡漂泊,与人合租在城市的一隅,常挂念家中年长的父母。

  在车里独自隔离12个小时,避免进一步社区传播。居住在昌平区北七家镇冠华苑社区、北京218号新冠肺炎感染者张先生“火了”,堪称“教科书式防疫”的行为,被网友广泛点赞转发,他也被称为“中国好邻居”。5月11日上午,张先生告诉南都记者,5月10日他已顺利出院,因不想影响合租室友工作,选择到酒店隔离观察。社区邻居为他录制祝福视频“欢迎早日回家”。

身体逐渐好转恢复 后期基本没有任何症状

  

  张先生称“回到家社区会有一个欢迎仪式”。这些天,众多的关心问候令他感动。远在家乡的父母还不知道这一切,未来他也想回家“看一看,多陪陪父母”。

  南都此前报道,今年4月下旬,居住在北京昌平区北七家镇冠华苑社区的张先生,在得知自己可能是疫情密接人员后,立刻主动报备行程,留在车里等待通知,独自隔离12个小时。“我住的房子不是我的,也不是只有我自己住,我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得益于自我隔离和及时应对,避免了进一步发生社区传播。冠华苑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松林告诉南都记者,当地连夜对人员和环境采样,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4个小时后楼栋被解除封控管理。“我们真的非常认同和敬佩,可以说,1.2万多名居民都感谢他。

  4月26日,张先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一直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5月11日上午,他告诉南都记者,目前他正在隔离酒店,5月10日已顺利出院,后续将隔离观察7天。入院之初,经历过难熬的高烧,身体逐渐好转恢复,“后期基本上没有任何症状”。

  

“每个人不论在哪里,一定要做好防范提高警惕”

  

  这些天,不停有电话和消息涌入手机,张先生接到了许多来自合租室友、社区方面和同事朋友的问候。“室友问我缺不缺吃的用的,要不要邮寄点东西。”张先生称,此次出院原本可以选择“居家隔离”,但考虑到室友最终来到“隔离酒店”。“室友得跟着我一起居家,我不想影响他们工作。”

  王松林曾表示,社区方面组织邻居录制了祝福视频,“欢迎早日回家”。张先生向南都记者透露,在酒店隔离结束后,“回到家社区会有一个欢迎仪式”。住院期间,他也一直和社区方面保持联系,“关心我身体好没好”。

  今年34岁的张先生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堪称“教科书式防疫”的行为,在网络上被广泛点赞转发,他也被网友称为“中国好邻居”,有人甚至留言要找他“装修设计”。“没想到我认为是一件平常的小事,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得到社会的认可其实挺感动的。”张先生表示,此次确诊经历也令他深切体会到,“每个人不论在哪里,一定要做好防范,提高警惕,出现问题及时上报”。

两年多没回家 想多陪陪父母

  

  四年前,张先生从家乡吉林长春到北京工作。确诊前,他和同事正在客户家中进行设计交底,手上还有“大约五六个工程要施工”。

  “不能现场指导工人施工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对客户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在医院时,张先生偶尔用手机线上处理工作,有客户主动发消息关心问候病情。“他们都理解,让我好好静养,等彻底好了,咱们再去工作,真的让我很感动,以后好了能出去施工了,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回报他们。”

  直到现在,家乡的父母仍不知道他曾被确诊。张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弟弟在看到网上消息后,惊讶地向他视频求证,“后来也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样了。”

  休息静养多日,张先生恍然想起:“也有两年多没回家了,特别想回家看一看。”未来,他打算长期留在北京,“好好努力工作,要是以后方便了,或者是疫情彻底没有了,把父母接到这边来住一段时间,其实还是想多陪陪父母”。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