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拉动经济增长靠什么?国家统计局:投资是关键
二季度经济增长备受关注。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虽然4月份多项经济指标出现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二季度整个经济运行会下降,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中,投资将成为二季度经济增长的关键。
“从三大需求看都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尤其要看到投资仍然会成为支撑经济运行短期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付凌晖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发挥好投资关键性作用,不仅有利于短期稳定经济增长、保障民生,而且有利于调整未来供给结构,提升结构质量,改善经济发展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据介绍,今年以来,稳增长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保持稳定增长。从结构看,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投资都得到加强。
一是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1-4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12.2%,对全部投资贡献率为42.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2.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5.9%。
二是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我国基础设施人均存量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20%-30%。新能源发展和数字化发展相关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巨大。今年按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求,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加大,促进了相关投资增加。1-4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
三是民生短板领域投资扩大。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加强社会民生领域投入,带动相关投资增长。1-4月份,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4.4%,其中教育、卫生投资分别增长12.5%、24.9%。
付凌晖表示,从走势来看,近期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投资受到了一定制约,但是从先行指标看,投资持续增长还是有较好支撑。1-4月份,新开工计划总投资增长28%;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9.7%,自筹资金增长13.5%。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显效,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大,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投资要素保障不断增强,投资拉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发挥,推动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
下阶段,要继续发挥好投资关键作用,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增强发展后劲,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家解读
叶青:5月份工业增长、消费增长可期
1-4月份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如何看消费、房地产投资等民生数据?5月经济是否有望回暖?南都记者专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叶青。叶青表示,随着上海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预计5月份开始全国经济情况会有比较大的改善。
从工业生产情况来看。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0%,按月份来看,1-2月份同比实际增长7.5%,3月份同比实际增长5.0%,4月份同比下降2.9%。这就说明了虽然4月份比较困难,但是前四个月整体还是不错的,所以叶青预计5月份会有较好的表现。
再来看消费,从去年的4月份到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只有今年3月份和4月份是负增长。
叶青分析认为,这是疫情影响下的综合反应。整个1-4月份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同比下降0.2%,不是很高但还是有点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1-4月份,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8%。可见除了汽车消费下降明显,整体的1-4月份消费还是有所增长的。
从消费的整体走势来看,就是1-2月份相对较好,3月份和4月份就形成了一个拖累。但叶青表示综合进出口的拉动、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等因素,5月份工业增长、消费增长都是指日可待的。
同时,国家也出台相关措施,保障煤炭主产区或作用重点的煤炭企业,包括发电企业、电煤的支持供应和资金需求。所以今年预计不会出现去年那样有订单居然没电生产的情况,让企业的工业订单能够圆满完成。
针对近期央行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楼市解绑措施对经济有何影响的问题,叶青表示,最近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支持比较多,特别是支持地方创新,支持对基本需求的满足,这也是一个拉动因素。房地产会带动建筑业,而建筑业会带动工业的发展。
有分析认为疫情下房地产带动经济能力有限。但叶青认为,房地产是有一个周期的,目前房地产的潜在消费群体包括一些手里有余钱的人和一些有刚需的人(比如要买婚房结婚的人群)。叶青分析,从目前来看下半年整个房地产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在第二季度里100多个城市,房地产相关政策都可能会出现变化。
贾康:下阶段基建投资可适度超前安排
下阶段经济增长为何关键靠投资?南都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财政部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他对我国经济下阶段增长的关键因素作出解读。
在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里,为何投资被确定为下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
贾康介绍,因为投资是整个经济生活的源头活水,是最关键的初始环节,供给和需求的对接、再生产的源头都需要有投资,而且投资要争取有效。
有效投资带来就业和社会成员的收入,老百姓就可以在消费方面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如果只强调促进消费而忽视投资的话,消费是没有可持续性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长期以来我国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一直强于基建投资,应该如何理解中央强调“基建投资”?
贾康对此解释说,因为制造业投资更多的是要靠非政府的主体来做,但是现在在三重压力之下,企业作为非政府的市场主体,因为预期不良、投资前景不明,投资放不开手脚。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升温要更多强调政府可以做的投资,而政府可以做的投资更多的是在社会基础设施这个层面,在准公共产品这个层面。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跟现代化推进的客观要求相比,仍然有很多的不足和短板,因此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仍然大有可为,可以更积极地超前安排。
政府在基建投资中起的作用,一个是规划,一个是推动和引导,但也不是大包大揽。政府可以用一部分财力四两拨千斤似的引进社会资本,可以利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创新机制,形成新的一轮推进新基建以及新老基建相得益彰的发展浪潮。
关于基建投资的具体项目,贾康认为是相当多的,例如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网建设、公交体系建设、停车场停车位建设,还有一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的建设。可做的事情其实8年、10年都做不完,现在正当其时要加力、要适度超前。在经济回暖预期向好的过程中,它会带动制造业企业为主的投资重新活跃起来,而且这种基建投资会给未来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后劲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