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到位,让稳经济政策发挥最大效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安排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日前发布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的6方面33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33项措施”),以“精准调控,提高效率,不透支未来”为原则,通过细化的执行方案和明确的时间表,来确保33项稳经济措施的落地。
精准调控,具体的操作方式,是“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应知尽知,即让所有有条件享受该政策措施的群体均明确知晓,不因通知不到位而令相关群体的权益落空。例如,会议提出,对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商用货车贷款延期还本付息,要引导企业通过网上公告、手机短信等告知办理方式,这就是为了确保所有目标个体都得到通知,得以顺利办理商用货车贷款的延期,避免受到疫情冲击的物流领域企业或个人因资金链断裂而受到影响。
应享尽享,指的是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和群众均可享受到相应的权益,不能因手续的复杂或门槛的变相提高而导致政策沦为一纸空文。一方面,是明确去除某些潜在的条件,尽可能保证不漏一人。例如,会议明确指出,对符合条件的失业农民工,无论是否参加失业保险,都要发放临时补助或救助,并明确发放主体。此举正是针对以往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卡住失业农民工获取救助的潜在条件,包括失业保险未参保或发放主体不明被踢皮球。另一方面,是以明确的量化目标和时间表,确保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会议为33项措施中最受关注的留抵退税设置了明确的时间表,要求新增1400多亿元留抵退税在7月份基本退到位。留抵退税指的是对现在还不能抵扣、留着将来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提前全额退还。
对市场主体尤其是此次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企业而言,留抵退税是可以直接保障企业现金流的有力措施。而将时间表设置在7月也就是一个月内,正是为了尽可能发挥这一有力措施的有效性,不让企业的资金链在拖延中断裂。
提高效率,具体表现为,坚持用改革举措、市场化办法解难题。繁杂的行政程序、复杂的流程与较长的办理时间,都是影响政策措施落实效率的主要阻碍。为此,会议特意强调要使用改革举措、市场化手段,因为尊重市场规律、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简化不必要的行政手段,是提高效率的法宝。因此,会议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打通物流大通道和微循环、推进复工达产,要找准堵点、完善举措,强化重点企业“点对点”帮扶;对投资项目,各地各相关部门都要建立台账,通过优化审批、加强用地等保障推动尽快开工;确保夏收农机免费顺畅通行;落实支持平台企业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放宽汽车限购等。
不透支未来,重点在于提醒地方政府,不能寅吃卯粮、饮鸩止渴,要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稳住经济。目前,疫情防控带来财政支出增多,经济下行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双重压力之下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下降,如果为此而无序增发地方债,反而可能透支未来发展的能力。因此,会议提出,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财政部在6月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明确,将在专项债方面,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将新基建、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
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期待在精准调控、提高效率、不透支未来的原则之下,上述举措可确保33项一揽子政策措施在限期内切实落地,实实在在地为企业纾困,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在不损害未来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助力经济企稳。
- 下一篇:粽子是用来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