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东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万家,“文化+”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

“南海I号”正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美苏 06-18 01:00

  昨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专场,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崔朝阳介绍,目前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万家,数量比“十三五”初期增加50%。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文化+”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数字出版产值、动漫产值、电影票房收入等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5.59%,占全国总量的13.8%,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广东正推动形成以新业态为重点的对外文化贸易新模式,全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约占全国2/5,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

  在全国率先取消基建考古企业收费

  近年来,广东着力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推动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李斌介绍,广东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公布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全省现有国家重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8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1项,历史文化资源的数量、级别均居全国前列。

  为完善政策支持,广东先后出台《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在全国率先取消基建考古企业收费、建立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岁修”制度、实施非遗传承群体认定等创新举措。“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名扩编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人员编制由原来50人增加至91人,有力加强了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组织领导与全面保障。”李斌说。

  2012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广东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投入资金逐年增加,其中近五年比上个五年同比增长37.36%。广东省级财政也设立了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2019年起5年安排15亿元用于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我们联合金融保险机构向135处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免费捐赠保额达49.5亿元的保险,为全国首创。”李斌透露。

  目前广东成为考古资源涉及年代最全、遗址类型最丰富、田野和水下考古并驾齐驱的省份之一。其中,水下考古成为全国的发源地和见证者,“南海I号”出水文物总数达18万件(套),成为我国最大的沉船考古发掘项目,目前正积极打造世界级的考古品牌。

  与此同时,广州正牵头成立全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广东全省有7个城市参加该申遗工作。全省迄今共20处海丝申遗点,占全国总数近三分之一。

  2021年

  重点网络影视剧规划备案1585部

  广东是互联网大省,也是网络视听强省,具有用户基数庞大、内容产能集聚、产业链条完备等独特优势,总体呈现体量大、平台多、内容广、重研发、贡献大、前景好等六大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拥有腾讯视频、微信视频号、YY直播、虎牙直播等头部视频平台以及酷狗音乐、荔枝FM、懒人听书等头部音频平台,腾讯音乐占据了中国数字音乐七成以上市场份额。

  广东省广电局局长刘小毅介绍,广东在全国率先设立网络视听产业试点机构。目前有9家“5G+智慧视听”网络视听产业试点机构,并且建立了网络视听产业试点机构协作联盟。“十四五”期间,广东还将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网络视听产业协作平台,加快推进“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随着体制机制的完善,广东网络视听内容供给成效显著,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佳作不断涌现。重点网络影视剧规划备案数量从2019年的770部增长到2021年的1585部,增长率达105%。

  刘小毅透露,从2018年新组建省广电局以来,共有152部网络视听精品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扶持奖励,获奖总数排名全国第二;单平台(腾讯视频)获奖总数排名全国第一。比如,去年播出的电视剧《扫黑风暴》成为现象级“爆款”,收视率突破1%,线上累计播放量56.2亿。网络剧《你是我的荣耀》累计播放量46.1亿。

  从6月1日起,对重点网络影视剧的管理由原先的“备案登记制”改为“行政许可制”。“这是网络影视产业的一次跨越升级。”刘小毅认为,这一制度的实施使网络影视作品不再比电影院、电视台播出的作品“矮半截”,有助于国产网络影视剧提高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文化惠民

  建成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2000多家

  李斌介绍,五年来广东全省下达补齐公共文化短板资金40亿元,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推动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均等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广东建成了公共图书馆150个,博物馆367个、文化馆144个、美术馆14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1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6万家,实现了五级设施网络全覆盖。

  同时广东持续深化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全省约120个县(市、区)建立总分馆制,乡镇(街道)覆盖率达85%,建成“粤书吧”等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2000多家。在推动“粤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方面,打造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李斌表示,广东还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志愿服务下基层等活动,促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下沉流通。结合乡村传统民俗和重点节庆,举办“乡村村晚”等文化品牌活动,推动乡村艺术普及。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广东还以数字化手段提高文化惠民覆盖面和精准度,包括推动高品质文化产品数字化供给、优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上线上云等。

  “我们积极推动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数字美术馆建设,依托‘粤省事’开设文旅专区,形成覆盖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粤读通’数字证卡服务网络。”李斌说,结合疫情防控新形势和群众需求,广东推出“云学艺”“云逛展”“云视听”“云采购”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数说

  广东“文化+”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数字出版产值、动漫产值、电影票房收入等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5.59%,占全国总量的13.8%,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