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阳山县小江镇黄燕村暴雨引发山体滑坡
泥石流困住老人 消防徒步营救



韶关市武江区救援人员转移被困市民。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清远市阳山县小江镇黄燕村,消防员从一废弃电站内背出被困的老人。
6月21日凌晨3时许,位于清远市阳山县小江镇黄燕村,1名老人回家途中突遇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被困河内一废弃电站,情况十分紧急。
接到报警后,阳山县消防救援大队出动1辆消防车赶赴现场救援。但由于受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影响,激流从山上冲下来,导致道路上积有很厚的淤泥。消防车无法正常通行。消防员立即下车徒步前进,徒步3公里抵达救援现场。
老人所处位置位于河内一废弃电站,但前往救援的唯一必经之路被铁皮围栏包裹,很难开辟。根据现场勘查,消防员立即制定救援方案,使用机动链锯等工具对道路障碍物进行清理,并破拆铁皮围栏前往废弃电站,将老人转移到安全区域。
6月20日18时许,英德市望埠镇佳园小区,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接到报警后,清远市消防救援支队立即调派战勤保障大队及特勤站出动消防车及橡皮艇赶赴现场救援。
由于受到连日强降雨影响,部分位置水位已将近淹没楼房的一层。根据对现场的勘查,消防员制定救援方案,决定徒步趟水,利用漂浮绳作为保护向被困人员靠近,顺利将被困人员转移到橡皮艇送至安全区域。经过6小时紧急救援,最终共成功转移被困群众89人。
韶关防汛Ⅰ级应急响应,武江、浈江、北江沿河两岸所有房屋人员转移
桥被冲垮 消防员渡河救人
6月21日7时,韶关市三防指挥部决定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并发出紧急通知:请武江、浈江、北江沿河两岸所有房屋、背街低洼房屋人员,特别是危房、老旧小区房屋人员,龙洲岛所有人员,在建工地人员全部转移。
据了解,19日10时至20日10时,韶关市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洪涝警情36起,共计出动车辆66辆次,出动警力401人次,营救疏散居民554人。
150余名村民被疏散
据韶关市消防救援支队介绍,19日14时许,在韶关市始兴县深渡水乡禾花塘村内,由于近两天连续降雨,河流水位上涨、水流湍急,通往村里唯一桥梁被洪水淹没,150余名村民被困河对岸。消防救援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待水位下降,露出桥面后,立即携带救生衣等设备前往村内搜寻被困村民,将其疏散至安全区域。
19日23时许,韶关市委副书记杨安队、副市长蒋文泓、始兴县委书记华关赶赴禾花塘救援一线指挥救援工作,与消防救援人员一起带领最后一组村民疏散至安全地点。经过12个小时紧急救援,150余名被困村民被成功疏散转移至安全地点。
而在当日13时许,深渡水乡横岭村一河道处也发生险情。消防救援人员紧急赶赴现场,由于洪水太大,只能现场待命,并架设照明设备,设立安全哨,直至20时30分左右水位有所下降,遂携带救生衣驾驶橡皮艇进行激流横渡救援,最终将52名被困村民成功转移至安全地带。
5小时紧张救援36人
19日10时许,韶关市浈江区南郊4公里长乐村内有村民被洪水围困,消防救援人员紧急赶到现场后,看到一名村民在屋顶上等待救援,周围已被洪水淹没,约300米外的另一侧则有许多村民在二楼等高处等待救援,最深处的积水约2米。结合侦察信息,消防救援人员立即用绳索牵引游到被困村民身边,为其穿戴好救生衣后,利用橡皮艇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随后救援人员使用同一方法分批次转移其他被困村民,经过5个小时的紧张救援,老人、小孩等36人被成功转移至安全区域。救援工作一直持续至20日。
当日5时55分,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风田南岸村有小孩发高烧,由于道路被淹无法前往医院救治。消防救援人员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途中发现原连接两岸通勤的桥梁已被洪水冲垮,救援人员无法抵达村民家中,于是立即使用橡皮艇渡河前往对岸,为小孩穿上救生衣后,将其转移至安全区域交由家长送往医院救治。
专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
华南强降雨与拉尼娜相关,本轮趋于结束
极端性降雨的成因是什么?今年汛期有什么特点?对此,6月21日,南都、N视频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
许小峰称,今年华南地区汛期与往年有所不同,特点明显。今年华南前汛期降雨始于3月24日,较常年(4月9日)偏早16天。截至6月20日,华南前汛期已持续89天,较常年偏长3天,且累计雨量大、暴雨日数多。
此外,华南入汛以来,闽粤桂琼四省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2.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最多年份为1973年。其中,广西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福建为历史第三多。
“今年前汛期降水有一个特点是前少后多,阶段性明显。”许小峰向南都记者介绍,入汛以来,华南前汛期降水表现为前期偏少、后期偏多的特征。其中,4月3日至5月9日为降水相对偏少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7.9%;5月10日至6月20日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6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对于此次极端性降雨的成因,许小峰向南都记者分析指出,2022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降雨的气候特征,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密切相关。本次拉尼娜事件于2021年秋季开始,“今年已是连续第二个拉尼娜年,目前衰减缓慢且阶段性加强”,他解释,这为今年南海夏季风暴发偏早及我国雨季进程偏早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
采写:南都记者 陈燕 南方日报记者 黄剑琴 通讯员 清消宣 关凯翔 吴伟杰 李森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