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如何深入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主要任务有哪些?

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 留住青春,更要留住青年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理 薛屏 于羽佳 06-22 01:00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图为西南大学学生在蓝花楹下拍毕业照。 新华社发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任务有哪些?为何会同步开展县域试点?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近日权威解答: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有助于进一步普及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更好发挥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有效激发城市活力。同时,“旨在解决青年发展‘急难愁盼’问题,推动青年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融相促。”

  A

  建设试点主要任务有哪些?

  围绕“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目标,率先落实“七个着力优化”

  记者了解到,2020年,我国青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1.1%,城市青年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青年在城市也遇到各种现实困难。

  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有助于进一步普及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更好发挥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有效激发城市活力。同时,“旨在解决青年发展‘急难愁盼’问题,推动青年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融相促。”该负责人强调。

  据悉,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目标,率先落实“七个着力优化”,即着力优化青年优先发展的规划环境、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环境、激励青年施展才华的就业环境、保障青年基本住房需求的居住环境、缓解青年婚恋生育养育难题的生活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成长发展的健康环境、有效保护青少年权益免受意外伤害和非法侵害的安全环境。

  此外,还要聚焦青年建功城市高质量发展,落实好“五个组织动员”:组织动员青年引领城市文明风尚、投身创新创业热潮、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助推生活品质提升。

  B

  为何同步开展县域试点?

  县域试点侧重点跟城市试点有所不同,更加聚焦发展县域经济等内容

  记者注意到,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印发试点城市名单的同时,还印发了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为何要同步开展县域试点?

  对此,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前不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基于这方面考虑,并结合前2年开展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县级试点基础,同时印发了99个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

  同步开展县域试点背后有其逻辑因素。县域试点和城市试点有相通之处,本质上都是为了纵深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支持青年实现更好发展,进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集聚动力和潜能。

  值得关注的是,县域试点的侧重点跟城市试点有所不同,更加聚焦发展县域经济等内容。“特别是县域不仅包括县城,还包括除县城以外的乡镇和农村,不仅事关新型城镇化发展,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最主要阵地,我们也希望县域试点能够探索出具有县域特色的经验和模式。”该负责人表示。

  C

  如何深入推动建设试点?

  不搞“一刀切”,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因城施策

  如何进一步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同样备受社会关注。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省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工作统筹和靠前指导,帮助试点城市争取党政理解支持。同时,试点城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增强政策倡导意识,将“出台多少政策”“取得多少政策实效”作为试点评价的最重要标准。

  在鼓励地方创新方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明确指出,试点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各地现实,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因城施策。只要是推动青年发展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公共设施等方面体现青年需求,在政策研究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考虑青年因素,都可以百花齐放、各显其能。同时,也鼓励非试点城市在自主自愿前提下参照执行、积极参与。

  下一步,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还将联合媒体积极宣传试点城市典型经验,支持试点城市开展全国性或区域性经验交流,组织专家智库力量参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和评价体系设计,持续推动促进青年发展的政策倡导和社会倡导,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关心关注青年发展事业。

  问答

  青年发展型城市怎么建?听听权威人士怎么说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等17部门前不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作出安排部署。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作出解释。

  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

  问:近年来,各地贯彻落实党管青年原则,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推动青年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和成就。目前在推动青年优先发展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答: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首次明确提出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5年来,各地以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落地落实为抓手,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把青年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管长远、打基础的一项重要战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为青年高质量发展营造了优良环境。

  一是广泛建立起推动青年发展的工作机制。全国所有的省市县都已建立党委和政府领导担任召集人,宣传、发改、共青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并印发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和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细则等制度规范。

  二是推动青年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推动。各地从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的角度对青年发展进行总体设计,特别是2020年以来,许多城市紧紧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窗口期”,积极推动青年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总体战略有机融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70多个地市专门编制了本地青年发展专项规划,112个地市在“十四五”规划中设立了青年发展专章专节,许多地市还在党委或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作出安排。

  三是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有了实质性的推动。近年来,各个城市聚焦青年发展涉及的就业、教育、婚育、住房等问题,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研究和出台政策。比如,有不少城市青年面临的住房困难多,许多城市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广东在2020年实施“青年安居计划”,已帮助7572名高校应届毕业生获得公租房保障。北京拿出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公寓近700套,首次面向应届生配租。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各个城市在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过程中,还存在思想认识、政策倡导、投入力度等方面不均衡的现象,不少青年在教育、就业、婚育、赡养老人、住房等方面也还有不少困难,这都需要继续努力。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正是深入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推动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项目载体。

  推动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

  问:《意见》对优化打造青年最为关心的教育、就业、居住环境等作出了怎样的安排部署?

  答:《意见》鲜明提出了“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城市发展理念,明确了我们要建设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有力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纵深实施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实现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提升。

  聚焦城市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七个着力优化”。着力优化青年优先发展的规划环境,着力优化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环境,着力优化激励青年施展才华的就业环境,着力优化保障青年基本住房需求的居住环境,着力优化缓解青年婚恋生育养育难题的生活环境,着力优化促进青少年身心成长发展的健康环境,着力优化有效保护青少年权益免受意外伤害和非法侵害的安全环境。简而言之,就是让青年的受教育权、生命权、生存权、劳动权、居住权等发展权益得到更充分的保障,让城市为青年的成才成长成功提供更好的空间、平台、环境、条件。

  聚焦青年建功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五个组织动员”。组织动员青年引领城市文明风尚,组织动员青年投身创新创业热潮,组织动员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组织动员青年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组织动员青年助推生活品质提升。也就是说,要让青年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主人,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中彰显青春贡献。

  希望经过两年左右的试点,确定几十个城市先行探索,能够在青年宜业、宜学、宜居、宜育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推动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地发挥创新创造,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试点城市着力促进青年优先发展

  问:进入试点有何条件要求?对试点城市和其他城市有何建议?

  答:进入试点的城市,需在多个方面体现青年优先发展。一是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近年来推动青年全面发展成效显著。二是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党的青年工作协同机制比较健全,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已经建立并有效运行。三是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意愿强烈,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方向思路清晰,能够积极推出扎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可以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借鉴的经验。四是青年工作整体水平较高,将青年发展纳入党委和政府议事日程。本级“十四五”规划纲要已设置青年发展专门章节,或已专门编制出台“十四五”青年发展规划的城市可优先申报。

  我们建议:一是加强领导,真正把试点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全局。二是强化政策倡导,针对青年群体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台一系列普惠性政策。三是完善制度机制,边试点探索边总结规律,推动做法经验上升为制度设计。

  同时,我们支持和鼓励没有入选的城市,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紧密结合青年的发展需求,从青年的视角营城建市,让我们的城市发展青年气息更厚、青年味道更浓、青年标识更强,不但要留住“青春”,更要留住“青年”,不断增强青年在城市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把党的青年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效能,让党的关怀传到青年心中、送到青年手中,做到“城市百花齐放为青年,青年百舸争流建城市”。相信通过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带动,将探索走出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统筹:易福红 杨存海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陈理 薛屏 于羽佳 通讯员 岳青

  综合 新华社 团中央 广州发布 深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