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州中考第二日,受访考生大多表示“做起来顺手”

《家庭教育促进法》进了道德与法治考题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梁艳燕 叶斯茗 孙小鹏 程小妹 游曼妮 06-22 01:00

  6月21日下午,广州执信中学考点,考完试的考生走出考场。 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昨日上午,2022年广州中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南都记者在现场采访的考生大部分表示“题目不算难,做起来顺手”。下午,广州中考道德与法治、历史科目考试结束。南都记者在现场采访的考生大部分表示两门考试题目常规,难度差不多,与平时相比较为简单。

  “今年试题比以往都要简单”

  昨日上午,在广州中学考点,考生小林一走出考点,便向等候在校门外的妈妈报喜。他称,终于放下心头大石了。虽然卷面字数不少,跟当下的生活相关,如提到疫情下志愿者的抗疫服务,也有讲到中学生的平均运动时间等,但是问题比较简单,基本一看就有思路。

  才同学是广州市铁一中考点第一个冲出考场的同学,她觉得考题不难,即使是平时做不出来的压轴题,这次也能有解题思路。沈同学考前担心数学,做完也觉得考试比较简单,印象深刻是23题的选项。

  率先走出广东实验中学考场的齐同学:“今年的几何和平日的模拟相比要更简单,整体掌握得都不错,挺有把握的”。

  “我觉得这张卷子我们班平均分都能上90。”刚从广东实验中学考点出来的陈同学和董同学激动地交流。

  “今年试题比以往都要简单,大题比起往年八九不离十,都能用公式套出来,选择填空也比往年简单许多”。来自豪贤中学的彭同学笑着迎向家长。

  “我觉得这次数学考试跟往年的情况差不多,题型也比较常规,难度适中,没有特别难倒我的地方。”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考点的王同学表示,自己估分100分以上。

  “历史题目很多都和现实结合”

  下午4点45分,随着交卷铃声打响,大批考生从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考点走出。“感觉今天的卷子都做得很顺手。”来自十六中的刘同学告诉记者:“历史题目很多都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比如想来了解唐朝需要查阅什么书。”

  另一位同学则表示今年出了不少需要阅读历史文献的题目,自己不是很擅长。他认为这意味着历史科目的学习应注重更多实用意义。

  “这两门考试难度是差不多的,总体都比我平常练习时更简单。”下午4:50左右,第一位走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考点的女生告诉南都记者,本次政治考试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内容,让她感到比较新奇。“历史和政治两门的题目都比较常规,做题的时候我心态很放松,速度也快。今晚不打算做题了,背背单词就好。”

  现场的莫同学表示,如果把两门科目在难度上进行比较,历史相对更难,但总体而言两门科目难度均不高。“我感觉关于党史和西欧方面的世界史考得会偏难一些。”莫同学回忆道,两门考试的题目比较常规,自己心态平稳。“明天英语考试我要第一个冲出考场!”

  不过,也有同学认为此次道德与法治卷子“挺难的”。“选择题和往年差不多,材料题有些没太读懂。”广东实验中学考点的王同学说道。

  广州市铁一中学考点,蔡同学对下午的考试总体感到满意。她称,稍微有些难度的是《道德与法治》卷中最后关于新时代长征的小论文。

  ●专家评析

  数学

  注重将学生熟悉的知识点、思想方法用创新形式呈现

  专家表示,2022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贯彻教育部有关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发挥中考命题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有关评价理念,顺应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潮流。

  专家分析,数学试题科学使用多维细目表进行试题编制,从形式维度、知识维度、能力维度、结果维度四个方面对试卷进行量化分析。绝大多数试题都来源于教材,采用的素材全面覆盖了初中数学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并多层次多角度的考查了核心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2022年广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在结构、题型、难度上与往年保持一致,但“稳中有新意”,试题在背景材料选择上更倾向于创设真实情境,同时,试题的设问也更加开放。题目体现开放性和科学性,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试题命制形式灵活,虽然难度不大,但非常注重将学生熟悉的知识点、思想方法用创新的形式呈现。试卷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强调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应用,强调数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例如:试题以常见的矩形和等边三角形为背景考查图形的动态变化,新颖的设计在增加区分度的同时充分体现数学提倡的探究精神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导向。

  试卷具有实际背景的解答题比例较往年略有提升,实际情境试题共31分,约占25.83%,试题内容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有激趣功能。比如试题以“疫情防控下志愿服务”“运动员考核成绩”为背景,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增强社会责任感;试题以“中学生平均每日运动时间”的调查为背景,体现新时代对学生全面发展新的要求;试题以“计划建设天然气储存室”、数学小组活动“测量旗杆高度”为背景,注重考查学生的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试题的阅读量较往年略有增加,引导学生重视数学阅读能力,对数学抽象能力、模型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稳步推进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道德与法治

  强化情境设计 “只背只记考不高”

  专家表示,广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用广州、广东、中国故事,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得有意思。

  从考查知识的维度看,试题关注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知识。试题避免纯记忆性内容考查,把考生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中解放出来,“只背只记考不高”。试题强化情境化设计,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有效考查考生综合素质。

  如试题要求考生说明广东是如何促进共同富裕的,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共享发展成果等学科大概念。这样的考查方式,意在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减负提质增效,发挥好考试对教学指挥棒的正向引导作用。

  从考查能力的维度看,试题设置不同能力进阶的问题。考生通过从简单到复杂、渐次深入的回答,展现出从低阶到高阶的能力,让考生学有所答,增强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获得感。

  历史

  聚焦四史教育 考查学生核心素养

  专家表示,历史试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培根铸魂,聚焦四史教育。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启智增慧,培育核心素养。试题利用问题情境的设置,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如试题通过解放战争时期军民团结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历史,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如第26题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实际,依照课标的教学活动建议,选取多种素材。此题首先考查学生是否掌握选择史料的基本方法,继而引导学生将文献史料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相互印证,要求概括唐朝长安城的特点。

  试题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培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并在今后历史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

  统筹:尹来 梁艳燕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叶斯茗 孙小鹏 程小妹 游曼妮

  实习生 郑纬浩 谭书涵 谭家怡 曾晓茵 谭炯昭  白娟霞 符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