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审计署:2020年度审计发现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

完善制度1520多项 追责问责8300多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新华社 央视新闻 06-22 01:10

  21日,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作了《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侯凯表示,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全国共审计8.7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3800多亿元。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计划、实施、审理、整改的工作闭环。至2022年4月,2020年度审计发现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完善制度1520多项,追责问责8300多人,整改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中央财政管理审计:运行总体平稳

  审计报告指出,在中央财政方面,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93405.41亿元、支出总量120905.41亿元,赤字27500亿元,与预算持平。

  发展改革委管理分配中央财政投资6100亿元,其中安排中央本级支出1574.3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4525.7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财政部、发展改革委预算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方面,2021年,审计的41个部门共收到财政预算拨款5961.75亿元,但仍存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严格、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共涉及资金25.73亿元。

  审计署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籍吉生表示:从审计结果看,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都是比较好的。比如说中央财政管理一些资金的违规分配、分配的结果跟实际相脱节等,这些问题的金额相对来讲是少数领域、少数部门、少数地方的问题。

  三农资金审计:未发现规模性返贫风险

  每年的审计工作报告里,“三农”等民生资金的使用情况都是审计的重中之重。2021年,“三农”资金的使用是否到位?我们来关注相关审计结果。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和资金方面,审计署重点抽查帮扶资金266.94亿元,涉及5522个项目,未发现规模性返贫风险。

  但与此同时,报告也揭示了相关问题,2021年19个县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的力度有所放松,共涉及7.37万名群众。住房保障上,个别基层搞面子工程,未进行实质性加固,450.26万元帮扶资金实质浪费。

  此外,今年审计署着眼于我国种业发展情况,对相关资金和政策落实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有关地区和部门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初步形成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1.68万个。但仍存在种质资源家底不清、种子稳产稳供能力亟待加强等问题。

  籍吉生表示:审计机关在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过程中,要落实好督促检查的责任,会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审计查出的问题能够整改到位。

  北京冬奥会审计:查出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毕

  今年年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审计署从2017年9月起,连续5年对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北京冬奥组委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结果表明,至2021年底,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累计投资建设项目145个。审计共发现549个问题,至2021年底有关单位已基本整改完毕。

  审计工作总体情况

  ●宏观调控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经济保持恢复发展

  确保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

  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

  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

  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节省资金用于支持基层“三保”,精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两次全面降准,实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

  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项目胜利竣工。

  圆满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面兑现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再次向世界展示大国风采。

  ●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处置和化解局部地区疫情,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经费保障。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基本实现有劳动力的易地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至4.5%,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10%左右。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对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832个脱贫县延续实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

  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实施。

  在13个粮食主产省60%的产粮大县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财政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稳步增长,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和保护性耕作6300万亩,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更加规范

  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对严重违法违规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些地方的高风险金融机构“精准拆弹”,金融风险总体继续收敛。

  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同监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一步缓释。

  持续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稳妥推进专项债券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

  ●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实化制度化,整改效果明显提升

  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全国共审计8.7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3800多亿元。

  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计划、实施、审理、整改的工作闭环。

  至2022年4月,2020年度审计发现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完善制度1520多项,追责问责8300多人,整改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