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陷改编困境,如何破局?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任婷 06-25 01:10

  《一周的朋友》海报。

  扫码阅读全文 观影团活动,请联系正點观影公众号

  这两年翻拍和改编成了国产影视的主要创作方式,但大多数创作者只想走捷径蹭大IP的热度,忽视了剧本创新与契合当下时代的需求,导致大多数观众将翻拍、改编与烂片画上了等号。最近上映的新片《一周的朋友》和电视剧《回廊亭》再次证明了观众的质疑。由赵今麦、沈月等主演的《一周的朋友》改编自同名日漫,邓家佳和张新成主演的《回廊亭》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小说,然而这两部新片“魔改”原著,网上嘲声一片,让人忍不住思考,国产影视究竟要如何才能走出改编困境?

  《回廊亭》:预告片比正片好看

  记者 任婷

  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刚开播的《回廊亭》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播出当晚观众就把“回廊亭 失望”送上热搜。

  预告中性张力爆棚的邓家佳和张新成、信息量极大的纵火现场,再加上东野圭吾、悬疑、复仇等元素,拉满了期待值。结果刚打开5分钟就自我怀疑是不是点错了,这部剧不仅和东野圭吾没有半毛钱关系,和悬疑更没关系。

  原作是东野圭吾于1991年创作的《长长的回廊》,是他目前唯一以女性为第一视角的小说。虽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故事吸引力很足,只要不作妖乱改,影视化后会很好看的。

  书中,女主是富豪的秘书,长相丑陋,32岁的她从来没谈过恋爱。富豪患癌后,请女主为他寻找私生子。找寻中,女主与私生子相恋,结果在富豪要与私生子相认的当晚,回廊亭发生火灾,私生子被烧死,女主被毁容。之后,女主扮成70岁的老太太回到回廊亭复仇。

  这个故事背后投射的是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社会现实,深藏的仍然是东野圭吾最擅长的“人性”。面对巨额遗产,道德与人性逐渐泯灭,没有人在乎谁的生死,大家只在乎自己能分到多少遗产。而女主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富豪临死前想向她求婚,把财产留给她,她都拒绝了,因为她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爱。别人是为钱而疯狂,她是为爱疯狂。

  这个故事就是一字不改地照搬过来也是好看的,可是创作者非要瞎改,整个剧找不到一丝东野圭吾的影子。

  原著顺叙和倒叙交替出现,始终吊着读者胃口,而这部剧开篇放了几分钟火灾画面后,时间就回到了10个月前,从女主替董事长找私生子开始讲。

  总共12集体量的剧,前4集全在讲男主和女主的感情线。女主非要男主认亲,男主死活不认,于是女主就天天追在男主屁股后面,让他做亲子鉴定。恋爱的酸臭味噌噌地往外冒,我以为自己来到了偶像剧频道。

  一个职场女强人想要对方的毛发或血液做亲子鉴定,这么简单的事愣是搞不定。先死缠烂打去男主工作的修车行,要男主给自己洗车,又踢摩托车弄伤自己,让男主心软。费这么大劲,还以为女主很有原则,一定要在男主同意的情况下做亲子鉴定,结果她找借口去男主家后,偷走了剃须刀。无语,还是玩“阴”的呀,那第一天他调戏你的时候,你就名正言顺地薅他头发,不就可以去做亲自鉴定了吗?!讲真,想拍姐弟恋就直说,不用绕这么大弯子。

  比起恋爱戏,更让人出戏的就是无处不在的旁白,仿佛来到了法制频道。

  悬疑剧的首要元素就是要制造悬念,结果旁白把人物背景、心理活动全都念出来了,究竟要观众猜什么?

  一部悬疑剧像恋爱剧,像反腐剧,像职场剧,就是不像悬疑剧,可惜!

  《一周的朋友》:令人失望的国产青春片

  记者 蹇玥

  集齐小甜剧专业户林一、沈月、靠《开端》大爆的小花赵今麦,这部令人失望的新片《一周的朋友》,再次证实了国产青春片的踩雷概率有多高。

  《一周的朋友》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导演林孝谦执导、吕安弦编剧。虽然宣传上主打友情,实际讲的还是青春期的男女感情。

  胜华高中复读班新来的转学生林湘之,引起了学渣徐又树的注意,在好友的助攻下,徐又树每天制造机会和林湘之交朋友,但林湘之对他避而远之。最奇怪的是,明明几天前,林湘之当着徐又树的面撕毁了他的情书,到了这周一,她却宣称自己不认识他。在追问之下,她坦承自己得了一种病,一种会忘记朋友的病,她对朋友的记忆只有七天,所以她没朋友。

  徐又树听闻之后没有放弃,他决定每周都和林湘之交友,直到她记住自己为止,他想出的办法是“写日记”,让林湘之记下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靠这个方法,他们真的成为了朋友。

  以上就是影片的前半部分,包含了“一见钟情、学渣追女神、高考、2012世界末日”等老梗,外加一个《初恋50次》的失忆循环设定,除了老套,国内版的败笔更多出在“本土化”上面。导演和编剧都是中国台湾人,没有亲身体验过大陆的高中生活,所以整部电影表现出极致的悬浮。

  几个高四复读班的学生每天恋爱玩闹、睡觉逃学,什么都干,唯独不学习。细节的雷点也很多,国内不会有如此精致的日系校服,学校也不会开放危险的天台给学生,更不会让学生自由进出档案室。

  影片后半段的故事是国内版改写的“反转”。原来林湘之没得失忆症,真正得失忆症的是徐又树,他们之间有一段过往,在之前的高中,林湘之的闺密暗恋徐又树,徐又树暗恋林湘之,三个人一起出去玩,闺密不小心落水溺亡,徐又树撞到头患上失忆症,转学开启新生活。林湘之背负害死闺密的骂名,遭到校园暴力,所以她也转学了,没想到在新班级里又遇到了徐又树,而徐又树再次喜欢上她,为了拒绝他,她临时编出了七天失忆症的谎言,没想到他不放弃,两人经过一番心理挣扎原谅了自己,终于走到了一起……

  逻辑自相矛盾,男女主到底是对不起闺密还是没有对不起?如果对不起,为什么最后还是在一起了?如果没有对不起,为什么要上演一出青春疼痛文学互相折磨?

  比这种精分式逻辑更可怕的是,这部电影的剧情或者演技根本无人在意,大家都在心疼电影票钱,由此引出了本月院线最大的悬念:这部电影和《暗恋·橘生淮南》究竟谁能坐实六月第一烂片?